题画竹


恽寿平

鳞甲遮藏翡翠竿(1),不惊风雨尚泥蟠(2)。

那知变化原俄顷(3),犹作寻常筱看(4)。

本诗选自恽寿平《瓯香馆集·补遗诗》。

一竿新竹几枝嫩笋,在南田的画作中决非寻常之物,只有带着诗心哲理去体会,才能领略其中一二,但也不能穷尽其中深意。在这首题画诗中,“犹作寻常筱看”是全诗的绾合点。为何画中的笋竹不能寻常看呢?诗的前三句作出了较为全面的点释。起句写笋壳坚如鳞甲,遮藏了翠竹的青青本色,翡翠琅玕要想凛然挺立,首先得冲破它的阻力。看上去就是在写竹,实乃喻世。鳞甲,古人常用以比喻人机心峻深,诸葛亮表都护李严曰:“严为郡职吏,用性深克,苟利其身。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江表传》)南田之辈,品如贞竹,在其生活的时代中,受到的阻挠、挫折是今人难以想象的,而其中以人为的迫害居多。对此,画家不无感慨,借竹抒怀,消释胸中块垒。

面对眼前的困难与阻力,翠竹是作如何计议的呢?诗作紧承而下,作出了正面的交代。它并不是屈膝妥协,丧失自我人格的尊严,而是蟠曲在泥土之中,不断地蓄积精锐,在农历惊蛰下雨打雷之后,它便冲破阻力,战胜世间的一切凶险与邪恶,迅速从泥中抽出长大。沉默许久,终于在顷刻之间爆发出生命的力量,虽然这一刻短暂了些,但毕竟还是值得人们赞叹的。对于这一层,凡夫俗子是万万不能领悟的。在此,画家又赋予诗作一层深意,借竹笋的俄顷变化,寄托了他对世间俗眼不能识人于未遇之时的无限感叹。至此,画中竹的寓意就非常清晰,其中饱含了作者的人格精神和无限感慨,确实不能等闲观之。而这一切无不得益于题画诗的诠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