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钟馗像轴


自向终南避世深(1),山魈木客接知音(2)。

群憎我面非人面,未必他心是我心。

本诗选自济南市博物馆藏李《钟馗像》题诗。

钟馗是古代人物画中久经不衰的题材之一,如何在众多《钟馗图》中独见风致,则成了画家面前的难题。乌帽大袍,须发蓬张,怒目瞋视,只是其外貌特征,画钟馗者无不毕肖。在这幅画中,作者并没有写形,而是着力于“写心”,显得十分别致,因为鬼魅的心理活动常人是难以捉摸的。诗中借钟馗之口讲道,自从我避俗遁世,深居终南山,不与外界往来,平日所接交的,无非就是山魈、木客之类的山怪,与世人格格不入的“我”却与精怪成为知音。在世人眼中,这已经是够怪的了,再加上我丑陋不堪的容貌,更遭致人们的憎恶。我始终刚正不阿,公正无私。说来这些人的内心也未必和我一样。虽然他们有着美好的容貌,却不见得表里如一。

鬼魅精怪,本是子虚乌有之物。即便存在,也是意识中想象出来的,带有极浓的个人色彩。李画中的钟馗,乃至他的内心活动,也无不吐露出自己的胸臆:世人笑为“怪”,我仍秉我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