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牡丹兰草


幽芳独抱楚江烟,写入清平调里笺(1)。

若是春风吹不到,便如国士有谁怜(2)。

烂写名花富贵身,牡丹原自有精神。

莫将艳色欺兰草,香是人间万古春。

本诗选自蒋华《扬州八怪题画录》之《李题画录》。

在李的眼中,“看遍春风香世界,只惟兰草牡丹花。”(上海博物馆藏《花鸟》屏条《牡丹兰花》题诗)何以群芳之中,独倾心于兰草牡丹,此诗作了一番诠解。

兰草洁介,身处深谷,始终能做到独抱幽芳,沐浴楚江烟雾。楚地幽兰,历来高标,在众芳芜秽,“薋菉葹以盈室”(《离骚》)之际,尚能保持“余情信芳”,不随其波而扬其流,自然就令人联想起屈原之耿介信姱,因为他无时不以此自比。牡丹虽然富贵,但一经太白的点化,就别具风采,其《清平调》之一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牡丹固佳,而其美艳富丽自离不开春风吹拂,晓露滋养,一旦失去,这一切又何从谈起。作者翻用李白诗意,由花及人,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若是春风吹不到”,即便是屈原、李太白这样的杰出国士,也无人理会,更无人怜惜爱护。能悟入此理者甚少,故而常人眼中笔下,牡丹成了富贵之身,却殊不知牡丹本来自有精神。为了一朝的容光,它一直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忍受寂寞与冷落,“试想百般浓艳处,有谁来看未开时?”(李《题牡丹》)它并不因此顾虑春风的有无而自暴自弃,舍弃本性。无独有偶,艺术史上的巧合也颇多,明末清初书画家傅山曾以水墨笔法画了一幅《墨牡丹图》,将牡丹列入“四素”,与传统的“四君子”并列,并题诗云:“何奉富贵容,得入高寒笔。君子无不可,亦四素之一。”有鉴于此,作者在本诗之末告诫世人,在读解此画时,不要只见牡丹的艳丽华贵,而见欺兰草,其实色彩姿态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们的精神相通,可以并传千古,正乃诗中所谓:“香是人间万古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