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题湘阴女郎画竹三首

题湘阴女郎画竹三首


金农

粧阁流风洗黛痕(1),管夫人法卷中存(2)。

生来不画红花树,怕见倡桃笑倚门(3)。

竹枝新长楚江头,便有烟昏细雨愁。

若说无心心最苦,斑斑湘女暮啼秋(4)。

物外婵娟用意深(5),此君写照在虚襟(6)。

散传南国知增价,岂止吴儿一铤金(7)。

本诗选自金农《冬心先生集》卷三。

这三首《题湘阴女郎画竹》分别从被题者的风格、立意、价值三方面作出了评价和赞颂,同时又表现了冬心先生自己的画学主张。湘阴女郎虽身处闺阁,游历较少,然而她却是出手不凡,高风雅韵,一洗铅华粉黛,全用水墨。管夫人画墨竹之法在画卷中体现出清神幽思,在女郎的画竹中,尚得以保存,实属不易,而又恰在情理之中。因为她生来作画就不喜欢画红花绿树,更怕见到妖李倡桃倚门市的情景。言为心声,画如其人,能写这般风格作品的女子,必定是人品高尚,操节凛然,犹如画中直节凌云的劲竹。

于是,第二首题诗就着力描写画面。一竿新竹,挺立于荆楚江滨,在昏暗的烟雾细雨笼罩之下,便有一种莫名的愁绪油然而生。这种感受并非“为赋新词强作愁”,而是此情此境中自然产生的,完全属于“无心”,而正是“无心”才是感情的真实流露。翠竹上的斑斑点点,不就是娥皇、女英洒下的泪痕吗?其中或许还饱含着湘阴女子的无限情思。

有了前两首诗的描述,诗人便由此生发,指出画作中的内涵和价值。湘阴女郎专画超然于世外的虚竹,并着力表现其优美的姿态,是有自己独特深意的。《庄子·人间世》讲:“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画中写照“此君”,其实正在于她的“虚襟”之中。她的这一艺术价值,在吴地,识者尚少,而一旦散传到南国以后,便大为增值,就非吴儿一铤金所能比也。通过这一对比,冬心不仅对湘阴女郎的画,更对其人品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