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二绝句


黎简

碧山云热炙春空(1),日到木棉红处红。

竟日落花深一尺(2),石桥人影踏长虹。

本诗选自黎简《五百四峰堂诗钞》卷一二。

清人谢兰生(澧甫)之《常惺惺斋书画题跋》说:“吾粤画人,自二樵山人始以木棉入山水,第俱用朱点而不叶。”确实,“碧嶂红棉”是黎简得心应手的题材,而且产生过较大影响。他曾自题画册云:“红棉碧嶂,此南海真景也。余喜为此图,而南士少为之。……木棉树,其状遒上而下垂,正直而婀娜,校(较)他树相异。”(见广州市博物馆藏《红棉碧嶂图》)这首题画诗是诗人对熟习题材的题咏,因而也就更能传其神韵。

诗作开篇就渲染出二、三月间木棉盛开,遍野漫山,如火如荼的烂漫春光。大意说,青山布满火热的云霞,把春日的晴空烤得暖烘烘——噢,原来是太阳正照在漫山盛开的木棉花上,不觉使人想起清代诗人陈恭尹的诗句:“粤江二月三月天,千树万树朱花开。”(《木棉花歌》)这段描写,青山衬红花,红云喻繁花,天地映照,笔酣墨畅,表现出南国别有的情味:热情奔放。这一情韵在黎简的画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黄丹书在题其《红棉碧嶂图》时,连用几个比喻,称誉其画境壮阔而美丽:“晴光烂漫层峰巅”,“千株进作朝霞鲜”,“四山焰焰浓生烟”,“浮岚暖翠影忽没,涌出万叠兜罗绵。”(按:兜罗绵,佛经中称花草之花絮。)诗画之中到处涌动洋溢着木棉盛开时的生机,这一奇观宛如在目前,给人以充分的想象余地。在后两句中,诗人又以出奇的夸饰,渲染出遍地木棉多姿多态的景象。强劲的春风,吹得红艳的花朵纷纷飘舞,洒满大地,竟日深一尺,甚而连石桥也看不见,只见一架长虹横飞跨越流动的花溪上,行人经过,仿佛历身天上仙界,超凡脱尘。

全诗境界壮美,诗人在短短的一首绝句中,将丰富的画境,以高度镕炼概括的笔力写出,不禁使人叹服其深厚的艺术功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