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戴熙

梦里模糊记,将身化绿筠(1)。

起看窗上影,却是梦中身。

绿雾迷天暗,苍烟幂野平(2)。

潇湘今夜雨,应有佩环声。

兀兀常离俗(3),超超迥出群(4)。

一生唯尚直(5),不觉已干云(6)。

本诗选自戴熙《赐砚斋题画偶录》。

“比德”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传统手段,在题画兰竹时经常运用它。戴熙的这首题画诗也毫不例外地使用了这一手法,不过表现得比较含蓄朦胧而已。

前四句,诗人发展了“庄生梦蝶”的哲学思想,并把它用到艺术创作范畴中来。画家在诗中讲道:梦里的事情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只是依稀记得,在梦中,自己已化作绿竹。当一觉醒来之时,看到窗上印现的竹影,直道是梦中的自身,似梦似醒,似幻似真,扑朔迷离,竟不知自己是绿筠,还是绿筠化为自己。这一创作境界在前代也并非没有。苏轼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一诗中也讲到这一命题:“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这其实都是画家物我交融的结果。紧接着四句,通过艺术想象,赋予画面模糊动人的情调,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给人以缥缈之感。在绿筠的映衬下,暮霭苍烟早成绿色,迷天盖野。看着眼前的绿色水雾和雨珠,仿佛见到了潇湘泪竹,由此而想到了湘妃美人。伴随着想象的一闪念,耳边又响起了叮叮咚咚的环佩之声。诗作至此全部借神话传说寓意,进行“比德”,人竹互化,只有二者相通,才可能实现。那么,它们共通的契合点是什么呢?到最后四句,作者才给以明确的回答,此乃全诗主旨所在,那就是高耸特出、高超拔俗的品格,一生只求一个“直”字,从不摧眉折腰,唯求节节向上,直干云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