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华
称到花王迥不同,引瞻矞采照春雯(1)。
移来仙种三霄路(2),飞落尘区五色云(3)。
珠箔银屏金曳缕(4),绮筵宝帐酒初醺(5)。
何须富贵烟霞视,试看睛窗锦绣文。
本诗选自上海文物商店藏蒲华《五色牡丹图》轴题诗。
蒲华(1832—1911),近代画家,字作英,原名成,初字竹英,别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早年在家乡结社吟诗,后客游浙东宁波、台州等地,寓居上海数十年,以卖画自娱。工山水、花卉,尤善写墨竹,用笔疏放豪宕,浑厚淋漓,尤精于湿笔。画在青藤(徐渭)、白阳(陈淳)之间,气势磅礴,颇多情趣。书法工草书,自云效吕洞宾白玉蟾笔意,狂草如龙蛇,奔放如天马行空。亦善诗,与同人曾结鸳湖诗社,有《芙蓉庵燹余诗草》行世。吴昌硕、吴秋农等与之交从甚密,在上海期间,发起组织了豫园书画善会、上海书画研究会,在上海画坛影响极大。
这幅《五色牡丹图》,上下两丛,辉映于山石之间。花叶全用没骨法,朴茂酣畅,花瓣以淡墨勾写,赋以浅色,兼示明暗,风格简逸朴拙,书意甚足。题诗中也充分显示了画家的自信。牡丹身为百花之王,自与众芳迥然不同,风采迷人,甚至也要让天际彩色的祥云和春日华美的云霞为之驻足观瞻。更从天上移来神品仙种,飞落人间,便化作五色云彩,各具风采:红花开放,娇艳夺目,自有“天香国色冠群芳”之姿;白牡丹则清丽明洁,有“露重鲜明尘不染,风余淡洽雪生香”的风韵;紫牡丹则表现出“未放新妆脸,偏含不语情”的情态。在常人看来,牡丹代表富贵,与贵族门庭中的珠帘银屏,绮筵宝帐相匹配,但画家却不以为然,竟将它试看作晴窗之中的一幅锦绣图画。有了这样的情感和意趣,才使得画家笔下的牡丹不同于一般之作,表露出他对自然物美好而真挚的心灵,极富艺术魅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