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兰


吴昌硕

识曲知音自古难(1),瑶琴幽操少人弹(2)。

紫茎绿叶生空谷(3),能耐风霜历岁寒。

本诗选自吴昌硕《缶庐别存》。

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题画诗,作者从它处着笔,看似无关,却是由此及彼,内涵丰富。古琴,历来视作“君子之乐”,古人尝有“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左传·昭公元年》)之说,其情调品格正与梅兰竹菊“四君子”相契合。诗的首句中运用伯牙、钟子期的典故,感叹知音难觅,这其中不也隐含了幽兰生空谷,难遇知己之恨吗?瑶琴幽操,就是与兰有关的琴曲,此曲历代都有。孔子就曾作《猗兰操》,自叹生不逢时,郁郁不得志,如幽谷之兰。晋代左思,出身寒微,亦不得志,遂作《幽兰》之操。这种曲子“其声微而志远”,又“托辞于香兰”,(《碣石调·幽兰》之曲序)。因而不但难弹,更难欣赏,所以作者要说:“瑶琴幽操少人弹”。这种命运际会与兰草是极其相似,于是诗的三、四两句便转入到题兰上。第三句中,画家化用了两则典故,其一为《九歌》中的“秋兰兮青青,绿叶分紫茎”,其二便是老杜《佳人》诗意:“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就是他在另一首《题兰》中所讲的“伴读离骚灯影里,一丛香草美人魂。”香草美人,生不逢时,难遇知音,这是在写兰,也是在写人,更是在抒发画家内心的情怀。纵然是秋兰生空谷,无人赏会,然而它却并不会去媚俗取悦,依旧坚贞自洁,能耐风霜,而且是历经数载不变。至此,题兰的真正意图可就明显了。此诗之妙,在于由琴及兰,殊途同归,丰富和深化了兰草的精神内涵,而这一切都是与画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