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石破天惊出匣时,中宵气共牛斗期。
鱼肠葬后应飞去,神物沉埋未足奇。
【原文作者】:吴伟业
【鉴赏】:
试剑石,是苏州虎丘山的著名景点。游虎丘,走过断梁殿,沿着林木葱郁的条石甬道前进,不多远,道侧有一块大枕石,中开如截,这便是试剑石。《吴县志》载:“(虎丘)道旁有试剑石,中分如截,取其形似。”石上有吕升卿在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题写的“试剑石”三字。相传这是吴王铸成宝剑后试剑的处所,见明王宠《试剑石赋序》。而陆广微的《吴地记》却说这是“秦王试剑石”。未知孰是,姑存两说。
吴伟业到苏州,曾经夜游虎丘山,写成组诗《夜游虎丘》,本诗便是其中的一首。诗人并不是题咏吴王试剑的故事,更不是描绘试剑石的外形以及周围的景观;他由试剑石联想到锋利无比的宝剑,诗思便是从“鱼肠”宝剑生发开去,称颂了它的神奇,表现它不甘沉埋的精神,寄寓了诗人深深的感慨。《试剑石》实是一首咏物诗,咏剑的诗。
诗的前二句,巧妙地隐括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的诗意和字面,形容宝剑出匣时剑光闪烁、剑气冲天,使本诗起势突兀,产生惊人的艺术效果。“中宵”句,暗用《雷焕别传》(《太平御览》卷343引)典,晋代司空张华在夜晚看见斗牛星之间有异气,便问雷焕,雷回答说:“此谓宝剑气”。本句紧承首句,。用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故事,描绘出匣的宝剑的形态、光色、气概,进一步渲染了奇异的氛围和神韵,为突现题旨蓄势。第三句,转出诗的本意,点到鱼肠剑。“鱼肠葬后应飞去”,阖闾夺取王位时,派专诸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阖闾死后,将此剑陪葬在墓中。《越绝书》说:“阖闾冢,在阊门外,名虎丘。时耗、鱼肠之剑在焉。”神剑飞起,在古代文献中,经常见到,如湛卢剑,由吴地飞往楚国,见《越绝书》;汉高祖斩白蛇剑,穿屋飞去,见《异苑》;王子乔墓中剑,发出龙鸣虎吼之声,飞上天去,见《世说》。诗人由此而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葬在阖闾墓中的神剑,也会飞出,不应该长久地埋在地下。所以,诗的结尾说:“神物沉埋未足奇”,回应第三句,醒明题旨。
咏物诗,必须具有意蕴遥深的寄托。吴伟业的《试剑石》,当然不是单纯地咏剑,只要读一读前代诗人的咏剑诗,便容易明白。唐李贺《出城寄权琚杨敬之》:“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元顾瑛《题试剑石》:“剑试一痕秋,崖侧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两诗各有寄托。梅村“托物言志”,写成本诗,神奇的鱼肠剑和破土飞出的遐想只是诗的表层意象,而诗的深层意蕴则是象征诗人出众的才华和表现诗人一展雄才、实现抱负的理想、愿望。因此,《试剑石》诗意含蕴,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耐人涵咏寻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