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春


【原文】:

燕子矶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原文作者】:归庄

【鉴赏】:

归庄《万古愁》传奇,亡明之痛,爱国之思,声裂金石,愁满乾坤,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引屈原《离骚》语)长歌当哭,激动了后世无数志士仁人的爱国情感。

此首小令,思想内容与之相似,但词短小、隽永而韵味深厚,就其思想内容来说,它是《万古愁》的具体而微。

此词写雨中舟行,过燕子矶而作。燕子矶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郊。矶头屹立长江边,三面悬绝,形如飞燕,故名。上片写景壮阔,一个“横”字,一个“矗”字,写燕子矶的险峻,使读者生突然而起的飞动感觉。“凭空怒浪兼天涌”,写长江的奔腾之势,是从杜甫《秋兴》“江间波浪兼天涌”脱化而来,并借以引起下句,融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江浪触天,汹涌有声”,二句义兼比兴,意味深长。“六朝”原指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相继沦亡,时间短促。而今江呜声中不是还挟着亡国之恨吗?这里六朝,实际上是指亡明。下片“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由远及近,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江天空间。歇拍“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是敷写“六朝声”,使其内涵更为扩大而深入,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一首凭吊前朝兴亡之诗,此词结处二句即化用之,而意义更加深微。“旧时燕子还飞否”?不说“飞何处”而说“还飞否”,不用感慨句,而用疑问句,更能启发读者的思虑与联想。刘禹锡的诗是说王谢堂宇已经芜没,故堂前的燕子,只能迁入百姓之家。此词结句写燕子的命运比禹锡诗中更惨,它们飞来飞去,已失去了归宿,好比一个亡国之人,只身飘泊,哪里还有家可归呢?“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就是所谓永远存在的《万古愁》啊!满清入关,动辄屠城,史载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金陵地区自亦不免。清兵过处,一片废墟,不要说王谢堂宇,连老百姓也已庐舍荡然了,这是可以联想及之的。“不胜情”的丰富含义即在这里。所以我说,这词是《万古愁》的压缩反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