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行


墟落依林莽,茅庐出短墙。

儿童避车马,父老馈壶浆。

半湿田新雨,犹青枣未霜。

逢人问丰歉,一一叹声长。

高士谈

诗写村行所见所感,真切自然。

首联写村落依凭着树林草丛,茅屋高出短墙,显然是一个贫困荒凉的山村。使人不禁想到王摩诘《渭川田家》:“斜阳明墟落,穷巷牛羊归”的名句,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墟落”,墟里、村落。“林莽”,树木草丛。“茅庐”,茅屋。“出短墙”,露在矮墙之外。

颔联写入村之后的情景。农村儿童、父老看到高官乘车马临村时的不同神情,曲尽其态。儿童喧嚷着避开车马,父老殷勤地赠与饮料,那纯真、诚朴的好客之情状活灵活现,映入眼帘。“馈”,赠给、赠与。“壶浆”,以壶盛着浓汁饮料,《孟子·梁惠王上》用以形容老百姓慰劳自己所拥戴的人;白居易《观刈麦》“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则描写儿童提着盛水或汤的罐子往田间送饭送水。

腹联用特殊的句式,写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将“新雨田半湿,未霜犹青”倒装,既突出了“湿”、“青”,又使句式富于变化。这种倒装句特殊的语言结构,古诗中常见。虽说下了一场雨,田地尚未全干,但干象已定景象异常。

末联顺理成章地问起丰歉来,十分委婉地道出了农民生活的困顿。无论是丰年还是歉收,对农民而言都是一样的。“一一叹声长”,言简意深、耐人寻味!

高士谈运用写实的手法和白描的技巧,写农村生活的困苦,一片林莽前,低矮的垣墙护着一家家茅舍,虽然是个贫穷荒寂的山村。入村遇见村民,写出了村民的淳朴好客之情。村民提壶送水,作者嘘寒问暖,关切丰歉。既显示了诗人与乡村父老的亲密融洽,又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发自肺腑的关注。顺序写来,连缀自然,语言朴实,景淡情长。

诗人工诗,善草书,由宋仕金后,内心充满矛盾和苦闷。宇文虚中以谋复宋罪被杀,高士谈也因家藏异域图书而受牵连遇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