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
心折灵台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
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
刘著
刘著于宣和末登进士第,他是到金朝来,盼望通过选拔做官,然而仕途并不顺利。元遗山《中州集·刘著小传》载:“归朝预铨调,碌碌州县,年六十馀始入翰林,充修撰。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一位来到北国栖身低级地方官的“南朝词客北朝臣”(《月夜泛舟》)的官场生涯终非胜计,那“一声羌管怨楼间”、“人在天涯鬓已斑”(见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词)的仕宦怀乡之情与日俱增、乡愁潜滋暗长必然流露字里行间。《至日》就是这样一首诗。“至日”即冬至那天。
首联写自己离开家乡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北部,当时属南宋)来到金朝所在的北国,倏忽已过一年了,愁思缕缕恐怕到死才能释解。“南国”,指南宋,指自己的家乡。
颔联说目睹战乱心欲碎,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灵台”,《诗·大雅》有云台,是供登临以观天象云气变化的台。“云物”,风云变幻之象,古代人们常常以云象来判断天下大势。“东海变桑田”,即“沧海桑田”(亦即“沧桑”)。典出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犹言世事变化极大。“候”,伺望,候望。
颈联可以说连用两种比拟“燕巢幕上”、“雉畜樊中”,说明终归不是办法。“燕巢”本应筑在梁上,却筑在帷幕上,当然“终非计”;“雉畜樊中”句,是说将野鸡豢养在鸟笼子里,真是可怜。“畜”,即豢养;“樊”,樊笼;“政”,同正。
尾联写自己的希望和企盼。欲像大鹏、鲸鱼一样,高飞远走。“安得”,怎能、哪能。“绝云”,高翔飞入远离云彩的天空。“九万”,九万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鲸”,古诗中通称大鱼。《庄子·逍遥游》说大鹏即由大鱼所变成。
作者在战乱后刚到金朝所在的北方不久写了这首诗。目睹北宋的灭亡,南宋朝廷的偏安无能,对栖身金朝倍加忧虑,表现了欲返回南朝的愿望。
作者晚年自号玉照老人,正表示了不忘故土之情。其诗和仅存的一首词〔鹧鸪天〕多反映在坎坷的仕途生涯中的怀乡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