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底无残暑,西风日夕佳。
云山藏客路,烟树记人家。
小渡一声橹,断霞千点鸦。
诗成鞍马上,不觉在天涯。
蔡珪
题作《霫川道中》。霫(xí)川,水名,属滦河水系,在今河北滦平县北。
蔡珪(?-1174)字正甫,金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天德间进士,历官至潍州刺史致仕。生平以文学显,号为辨博。著有《补正水经》、《晋阳志》、文集。主要生活在天德(1149-1153)至大定年间(1161-1174),是金源较为强盛的时期,当时战事很少,天下太平,即使在荒远的塞北,也人烟不绝。这首诗正表现了作者在行役旅途中的惬意适情。
首联写马上行进途中,摇扇取凉,毫无残暑酷热之感;傍晚之际,西风吹来,自然真朴的情趣使人陶醉。从傍晚到星出叫“夕”;佳,美,好。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二十首》)是绝妙的注脚。
颔联写云山曲折隐藏着行人的道路,烟树缭绕标记着村落人家。颈联写小渡口传来划船的橹声,晚霞夕照映衬着千点乌鸦。使人不禁联想到辛弃疾的名句“斜日寒林点暮鸦”(〔鹧鸪天〕《代人赋》)、秦观的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山村”的词意。这两联描摹如画,景物鲜明,词句优雅,跳跃性大,烘托出一种闲适安逸的环境氛围。既诉诸视觉,又凭借听觉,前后四句相映成趣,相互衬托,使文气具备张弛之妙,与其他由宋入金的诗作者的同类题材诗作大不相同。
尾联说明这首诗写成于“鞍马上”(亦即马背上),而且不觉得有天涯沦落之感。具有“天涯共此时”、“天涯未觉远”的意蕴。
全诗写宦旅行役中的适意心情,遣词用字,信手拈来,率意而为,直到“诗成鞍马上”,方照应题目“道中”。金朝一代文冠元好问称蔡珪“国初文学,断自正甫,为正传之宗”,视之为金源一代第一个著名文人学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