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庐州尼姑道安诬徐铉与妻甥姜氏通奸,王禹偁谓系诬颂,请论道安罪。因此又谪商州团练副使,这是个不得签书公事的闲职。内心苦闷,从这首《村行》中也透出消息。商州地处商洛(古作𨿅)山中,谷深林密,地形险阻,景色清幽。诗人策马穿行在山间的小路上,杂花野草,一片清幽。这里言“菊初黄”,一是点明时令;二是“菊有黄华”(《礼记·月令》),显露人的情怀。于是由着马任意前行,觉得意兴悠悠。“悠悠”,悠闲自在。王勃《滕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兴”前冠一“野”,后面又以“长”状之,尤见无拘无束任情自然的闲适情趣。正是在如此满怀“野性”下,时间到了傍晚,千山万谷中回旋着秋风,几座山峰沉默地立在夕阳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晋书·顾恺之传》)表现出一种生气盎然情趣。这里的岩壑恰与之相反。《庄子·齐物论》云:“女(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天籁”,指自然界声响。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吕温《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万壑有声”,是动是实;“无峰无语”,是静是虚。与此相反相类的有:辛弃疾云:“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建康赏心亭为叶丞相赋》)。一个“欲”字一个“来”字,把本来静止兀立的群山,描画得神采飞扬,活跃奔腾。姜白石《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词云:“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准备也。显然无论“无语”、“欲语”、“商略”,这些都赋予了人的主观意志。本诗从“无语”中,显见人内在情绪的低迷,何况又衬以“近黄昏”的斜阳,出景中寓情,非只是写景也。“棠梨”,俗称野梨。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雨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棠梨,荞麦是很一般的植物,平常不为人所注意。文人吟咏也少它俩的份儿,如今一称其“胭脂色”,一称其“白雪香”,这样既见商洛地瘠民贫,荒山野岭,本无可赏心悦目者,一亦见王禹偁与众不同的宁静淡泊的“野兴”。古人云:“夫诗以言志,如山之云,水之波,虫鸟之鸣声,自然而出,无关造作”(《修竹庐谈诗问答》),正此二句之谓也。从上述六句可看出他狷介旷放的性格。吴曾《能改漫录》卷十一云:“王元之(禹偶)谪齐安郡,民物荒凉,殊无况。”营妓有不佳者,公作诗曰:“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也喜欢。”随遇而安,心地开阔,始是善于生存者。最后以思乡作结。
王禹偁诗云:“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谪居商州时,“多看白公诗”。以上五首诗,均如流水行云,而又自然清畅,近白;但从顿挫中隐有沈郁看,又近杜了。晁以道将其与晏殊、欧阳修、苏东坡并列为“一代龙门”(《与三泉李奉议书》引见《宋诗纪事》卷四),可见宋人对其评价之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