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赵匡胤

赵匡胤(927-976),即宋太祖,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原任后周殿前都点检,掌握兵权。公元960年,赵匡胤虚报辽和北汉联兵入侵,借出征的机会,于开封东北40里陈桥驿发动兵变,自立为帝,废年仅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建立宋王朝。《咏初日》是一首咏物诗,但借物言志,又可说是一首述怀诗。首云太阳初出光景。“赫赫”,有多义,在这里是光明炫耀的样子。扬雄《法言》:“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或表示显耀盛大貌。《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实际他把国家初建,比喻成“太阳初出”光芒四射,后来如千山万山都点燃起熊熊火光。继云一轮红日升上中天,群星与残月逐渐隐去。“天衢”,指天空的高远广大,无处不通,好像广阔的街道一样。《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于天衢,驾骐骥于万里。”后亦指帝京的道路。李贺《汉唐姬饮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这里用的是比喻象征手法。宋太祖在位期间,在后周的基础上,先后消灭高继冲的荆南、周保权的湖南、孟昶的后蜀、刘的南汉、李煜的南唐政权。基本上消除了割据势力。978年(宋太宗兴国三年),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的钱俶相继归附;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灭北汉后,乘胜攻辽,包围辽之南京(今北京),与辽军在高梁河(今北京西郊)激战,宋军大败,辽军一路追击至涿州止。此后辽国雄踞北方,燕云十六州始终未收回。1115年,金崛起于东北(辽末至1227),从此更国无宁日了。

就诗论诗,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扫平各小国,谋取国内统一的远大志向,是值得肯定的。但对诗作的历史背景亦应有所了解。距今二十年前,我在《诗美思辨》中曾经写下这样的话,今录之(见上海学林出版社版):

陈岩肖《庚溪诗话》载:

艺祖皇帝(宋太祖)尝有《咏月》诗曰:“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大哉言乎!拨乱反正之心,见于此诗矣。又窃闻上微时,客有咏初日诗者,语虽工而意浅陋,上所不喜。其人请上咏之,即应声曰:(诗见上)盖本朝以火德王天下,及上登板,僭窃之国以次消平,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

诗作时间无可考。这四句诗说有胆气、勇气以至“规模宏远”固可;但如说这样的诗知识、见识如何高超,蓄藏如何丰富,则又未必,更说不上有什么脱俗的精思奇艺或审美的追求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