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
历来咏梅之诗颇多,而林逋这首《山园小梅》诗,则是此类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林逋是北宋初年影响颇大的高士。早年游历江淮之间,后来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养鹤种梅,不娶不仕,人称其“梅妻鹤子”。有“梅妻”之誉的作者歌咏梅花,自然不是那些附庸风雅的应景之作所能比拟的。
诗题“山园小梅”,粗粗读过,似无可说。但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所咏之梅,既非长于达官贵人的庭院中,以供附庸风雅之用,也不是怀才不遇的穷酸文人置于窗前聊供自慰者,而是与自己清高淡雅的山居野处生活相即相融的。立根山园的小小梅树,已经成为林逋人格与精神追求的象征。
为了写出梅花的神韵,诗人营造了月色黄昏的凄迷氛围,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诗人先以概括之笔,写色彩鲜亮身姿绰约的梅树,为百花凋零颇显萧瑟的小园染上一片生机与希望。接下来,诗人从梅树枝干的造型和梅花的馨香两个方面来突出其不同凡俗之美。梅不同它花,其枝干简洁而富曲线美。横出的梅枝与清澈之水,在月光之下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空灵且具动感的画面。而梅香与月色黄昏的凄迷氛围相得益彰,仿佛梅花的馨香与月色融为一体,从诗人身边弥漫开来。让人陶醉,引人遐思。这里处处写梅,却又不凝滞于梅,梅品之中可见人品,颇得体物之妙。我们不禁生出如此感慨:众芳落尽之际独标高格的梅花,不正体现了林逋所追求的高洁品性吗?而以“暗”加于香前,又不仅仅是月色黄昏的缘故。这似乎含有这样的深蕴:梅花于寂静无人之时散发清香,似有不邀人宠、不媚世俗的傲骨。因为这两句诗将梅花特有的风姿与韵致写得出神入化,所以后来“疏影”与“暗香”成了梅花的代名词,经常出现于文人墨客的笔底。
接下来,诗人以鸟儿、蝶儿作衬托,进一步写梅花的魅力。这里所谓“霜禽”并非如有的注者所言,是“羽毛白色的禽鸟”,而是指月色照临之下,鸟儿的羽毛好似披上寒霜一般。而“粉蝶”也应当作类似的理解。月色黄昏中梅花的脱俗之美,使得本该栖息的鸟、蝶也为之动情。诗人以拟人化的“偷眼”、“断魂”,于不经意之间,将梅花的魅力展现无余。最后两句由物及情,抒发诗人爱梅、赏梅、效梅的深衷。诗人认为那种徘徊低吟、与梅相亲的超逸境界,要远远胜过声色欢宴的世俗生活。由此,我们便会感悟到,前面写梅的句子,实在是梅人难分。以梅品表现人品,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