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名路壮心残,三径荒凉未得还。
病起东阳衣带缓,愁多骑省鬓毛斑。
五年书命尘西阁,千古移文愧北山。
独忆琼林苦霜霰,清尊岁宴强酡颜。
杨亿
刘五,刘筠,字子仪,行五,时与杨亿同官知制诰。齐郁林王萧昭业隆昌元年(494),沈约曾任东阳太守,后人因以东阳为沈的代称。他在给友人徐勉的信中,曾叙及自己因病变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缓,松弛。衣带松弛,就是瘦了,所以要移动系腰皮带的孔穴。晋潘岳在《秋兴赋》的序文中说,他三十二岁那年(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始见二毛”,即鬓毛斑。斑,杂色。这年,他正“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即借散骑常侍的官署办公)”。五年,杨亿在真宗咸平四年(1002)任知制诰,景德三年(1006)转翰林学士,首尾五年。书命,指为皇帝起草的诏书命令尘,污染,自谦之辞,指不称职。西阁,知制浩办公的地方。南齐时,周彦伦隐居北山(今南京紫金山),后来不甘寂寞,出来做官,曾拟经过旧居。孔稚珪便做了一篇《北山移文》,嘲笑他这种利用隐士身份来沽名钓誉的行为。文中有句云:“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琼林,宋皇家苑名,在开封顺天门外,皇帝常在其中赐宴。苦霜霰,以下霜冻降雪珠为苦。清尊,美酒。尊,酒杯。岁宴:年终。酡(tuó,音驼),饮酒后脸上发红。
杨亿学博才高,很年轻的时候便受到朝廷的重视,赋性正直,却不免恃才傲物。他曾因真宗指责他代草的诏书用字不当,便引咎辞职,连这位皇帝都说他“不通商量,真有气性”。这首诗是他对自己处境不满而发。我国古代有抱负的士大夫,走上仕途,总希望能致君泽民,而轻视文字工作(哪怕是代皇帝做这种工作)。杨亿的牢骚便由此而来。这时他也正是三十二岁,便以沈约、潘岳自比,觉得多愁多病,如届暮年,身居清要之职,却感叹名路风波,而希望归隐。这种心态,即所谓怀才不遇之感,在我国唐宋以来的士大夫身上,是很普遍的。所以此诗有其一定的代表性,有其认识作用。
杨亿和刘筠等,写诗都学晚唐的李商隐。他曾编次同人唱和之作为《西昆酬唱集》,所收都是这一流派的作品,因此被称为西昆派。李商隐的七言律诗,是晚唐一大宗。其风格以清丽沉郁为主,还有一些虽然出笔也很深婉简练,仍然用典,却无堆砌晦涩之病,这首诗便是学后一种。就诗论诗,它不失为完美之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