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不惟人间惜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上寒光流。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避鱼龙忧。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
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此笔传中州。
苏舜钦
吴江,即今江苏吴江县。张子野,名先,曾任吴江县令,故称为前宰。宰是县令的古称。蔡君谟,名襄,行大。故人,指张、蔡。
松江,即吴淞江,又名吴江,通称苏州河,是太湖最大的支流。作为水名,吴江、松江就是一水,作为县名,则吴江、松江乃是二县,所以题称吴江亭,诗称松江亭,只是一亭。中州,指汴京,蔡君谟所在之地。
月或月光似乎是我国作家最爱咏叹的事物之一。或诗或文,有长有短,名篇迭出,各擅胜场。如《文选》所载刘宋谢庄《月赋》有云:“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又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云:“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都可算得体物浏亮,刻画入微。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中“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二句,更若即若离,以少胜多。但在这些名作中,作为物态的月仍只是人情的陪衬,写月色,只是为了寄托离愁。只有苏舜钦这首诗,才以大量的篇幅描写月光。设想奇特,力求生新(如写月光能够穿透事物),使月成为诗的主体。怀贤念友之情,只在首尾略作绾合。正是在这种地方,我们看出了宋人力求避熟就生、推陈出新时所下的功夫和所取得的创作实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