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荷叶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文同
苏轼曾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更提出“诗画一律”的著名观点。苏轼的表兄文同是北宋的著名画家、诗人,他的很多诗,于诗中见画意。这首《新晴山月》即是。
第一句写“高松漏疏月”,高高的松枝间隙间所漏出的是稀疏的月光。一个“漏”字点明了松枝的繁密,而一个“疏”字又反过来证明了的确是“漏”,而且“漏”过来的不是密影而是淡淡的几丝“疏影”。
第二句“落影如画地”是承第一句余意,描绘月光透过繁茂的松枝间隙映照地上的样子。诗人以画家独有的眼光,看到枝影横斜地面的样子婆娑如一幅斑驳的水墨画,十分富于美感。
第三句“徘徊爱其下”与第四句“夜久不能寐”相关联,前一句是因,后一句是果,前一句写作者爱恋这月景,往来其下,以至于发展到后一句所写的“不能寐”的程度,可见美景之令人陶醉。
前四句共同营造了一幅天然月色图,宁静恬淡。而其后四句情景骤变:五、六句写似乎由于害怕风吹,池塘里的荷叶卷了起来;山上的果子因为遭到雨打,纷纷坠落下来。这都是写雨后之景,应照了题目中的“新晴”两字,第六句更点出“山”字,把“月影”、“新晴”、“山雨后”等事物连贯起来,将诗的景物描写部分推向极至。
在最后的两句中诗人首先自设一问:是谁伴着我在这里苦苦吟咏呢?然后自答说:“满林啼络纬”。络纬是一种草虫,北方俗称纺织娘。直到此时作者才把诗情于画意之中显露出来:新晴山月虽美,然而诗人那一份于自然中随运委化、安闲静谧的心境难道不更令人羡慕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