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有一尺绢,已为身上衣。
自织清溪浦,团团手中持。
朝寻麦陇去,暮汲水泉归。
无人不见妾,不使见蛾眉。
徐积
徐积的这首《贫女扇》,是《题扇》十首之一。其余是,《儒扇》、《道扇》、《释扇》、《贞女扇》、《贞妇扇》、《妆妇扇》、《寝妇扇》、《离妇扇》、《孀妇扇》。
为了阅读和讲解的方便,先做一些注释。“妾”,是封建时代女子的自称。“绢”,轻而薄的丝织品。“寻”,沿着、顺着。“陇”,通“垄”,田埂。“蛾眉”,蚕蛾的触鬚,弯曲而细长,如人的眉毛,故以之比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亦喻女子姿色美好。
这首诗,是以贫女自诉的口吻写来。她说:我有一尺绢,已经做成了身上的衣服。没有做扇子的材料,我自己就到清溪口(在安徽含山西南)岸边纺织,做成扇子,在手中拿着。早上沿着麦田田埂而去,晚上从泉边汲水归来。没有人不看我啊,可我却不让他们看到我美好的姿色。
这里写的一位贫穷的女子。何以见其穷?“妾有一尺绢,已为身上衣”,即可见其穷也。她连仅有的一尺绢,都做了身上的衣,哪有多余的绢?这还不穷吗?
但是,面对酷热她还是要做扇子的。何以见天热?也从上两句知之。如果天气不热,她怎么会用“一尺绢”,做成衣服穿呢?把仅有的一尺绢,做了衣服,那么她用什么去做扇子呢?“自织”二字,就写出她要用自己织出的布料,做扇子。“团团”二字,以形象物,即指团扇也。这样她就可以手拿团扇去从事一切活动了。
那扇子又有何用呢?除了“朝寻麦陇去,暮汲水泉归”,用作搧凉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即是“不使见蛾眉”,不叫别人看到她的美脸。她美吗?她的确很美。君不见,“无人不看妾”。那朝朝暮暮,沿着麦垄、泉边的人都在看她,她长得还不够美吗?
整首诗,写了一个贫穷但美丽的、勤劳的女子,在炎热的天气里,手执团扇,摇曳于田亩、泉水之间的形象。这个形象,是那么的纯清可人!这一以扇写人的诗,可谓绝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