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车盖亭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觉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蔡确

车盖亭,亭名,在今湖北安陆县。当时蔡确因事贬官身处此地,于夏日登临此亭,遂有《夏日登车盖亭》诗十首。这里所选的是第三首。

这首诗着重刻画的是诗人贬官后颇为闲适的心境,委婉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游亭之后,在此休息。亭中的陈设简朴而处处透着凉意:纸屏数扇,便隔出一方小小的天地;竹床一张,本已散发出阵阵清凉;头边的石枕又使这清凉大有沁人心脾的感觉。躺在竹床石枕上,纸屏外夏日炎热好像与己无关。诗人悠闲自在地读着书,而这书又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这组诗中有“卧展柴桑处士诗”句,柴桑处士指的就是陶渊明)。自然,陶诗中那些歌咏田园隐逸之情的诗,深深打动着诗人。不然的话,怎会说“手倦”呢?由此我们可以理会到诗人被书的内容吸引,读得时间一定很长了,这才有了持书之手疲惫的感觉。读得时间长了,不觉睡意朦陇,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诗人独自含笑。为什么而笑?诗人没有明说。但细细体味,则又仿佛可见其因。诗人睡前读的是陶渊明的诗,而且读得十分入神。是不是陶渊明弃官归隐、以诗歌咏田园生活情趣,成了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是不是在梦中所见,也是如此情景?这一切,不正是诗人莞然独笑的原因吗?特别是最后一句,诗人以“沧浪”之典,对此作了较为明确的交待。渔笛、沧浪,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常常有弃世归隐的含义。到此,我们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诗人所笑,不仅仅是当下的惬意;其中更深层次的寓意,似在以归隐来比照自己现在的处境。心中存有弃世之念,仕途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当然,我们不能就此而说诗人已脱尽世俗的羁绊。但有了这味清新的良药,暂时的好心情不也让人感到舒心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