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苏轼
这首诗写于熙宁五年(1072)在杭州任通判之时。这一年六月二十七日,苏轼游览西湖,任小船荡漾在湖光山色之中,然后到望湖楼上饮酒,写了五首绝句,此是其中一首。
开头两句写西湖的鱼儿自由徜徉,荷花任意开放之状。北宋时由政府规定: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与今日的禁捕禁猎区相似,所不同的是今日禁捕禁猎是保持生态平衡,宋时的禁捕是为人主祈福,于是有人买鱼放生,以为善行。诗一开头以“放生”、“无主”强调了西湖不准乱植、禁捕的背景特点。“鱼鳖逐人来”、“荷花到处开”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展示了动植物自然生长、毫无约束的生态特征,寄寓了诗人仕途受挫之后,渴望舒展个性的强烈愿望。在野趣的描绘中,表现了内在的心声,是苏轼诗中的一大特色。
后两句是写人在船上泛游的感受。本来是写人躺在扁舟之上,水的波动,船的摇曳,好像山也在随之俯仰;风吹船移,月影移动,似在徘徊流连。这本是人的感受,但用了“移情法”,主语都换成了自然物——水、山、风、月,“水枕”指枕在水面舟席上,“风船”指船儿被风吹动的意思。词语新颖、形象。水、山、风、月、船,自然物成了世间的主宰,水的流动“能令”山俯仰,风吹船移“解与”月的徘徊,自然物互相作用,亲密无间,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富有诗情画意,工整的对仗,表达了诗人泛舟湖上欣赏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洒脱情怀,如此,也就自然摆脱仕途不畅的抑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