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吴道子画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己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只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袵无间言。

苏轼

“凤翔”,今属陕西省。“八观”,犹八景。嘉祐六年(106)冬,苏轼任凤翔府判官。《凤翔八观》即作于任内,此首是其中的一首。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属山西)人,唐代仅次于李、杜的大诗人,亦工绘事,尤精山水。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大画家,为玄宗所赏拔,为改名道玄。普门寺和开元寺均在凤翔。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云:“凤翔开元寺大殿九间,后壁吴道子画,自佛始生,修行,说法至灭度,山林、宫室、人物、禽兽数千万种,极古今天下之妙。”拿邵博与苏轼之作对照,我们不独可以看出邵为纪实之文,苏乃咏物之诗,因此繁简有别,而且苏轼所描摹的,正是这幅大壁画上最令人关注的情节,即佛灭度前说法的一幕。而对王维的画,则写人简而深,仅及佛弟之清癯而内心的孤寂自见;写竹明而切,繁枝乱叶似乎都在摇动,但其脉络清晰,仍可一一寻源,也正抓住了画竹的特征。这首诗是苏轼早期的杰作之一,布局于整齐中见变化,风格于清新中含浑厚(也就是他所说的“清且敦”),而且还善于把握事物中具有典型性的细节。这些,不但体现了诗人的创作能力,也体现了他的鉴赏水平。

以宗教为题材的艺术品,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作品,固然意在宣传宗教,但同时也是艺术家艺术地认识生活并再现生活的成果。如这篇诗所写的王维和吴道子所绘制的壁画,其情节故事虽然是宗教的,但画面所呈现的风格却是雄放、绚烂、清新、浑朴的,其艺术构思所表达的生活真实是引人入胜的。在古典作品当中,类似情况很多,不可轻率地否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