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秦观

从表面上来看,本诗是一首夏夜纳凉、心旷神怡之作。首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表现作者酷热难当、柳外追凉的急切心情,形象生动,好句天成。次句表述前往纳凉的具体地点和纳凉形式,一个“倚”字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诗人此时此刻的慵懒和满足。其中的“画桥”二字,实际上是为下面两句的描写作了铺垫。

以下的第三、四句,是对纳凉地点周围环境的描写和当时气氛的烘托:天上月色皎洁,四周笛声起落,而池中的莲花则也散发着泌人心脾的幽香……诗人于无意之间将一个立体空间中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十分舒适惬意的切身感受。

但是,在本诗表面“纳凉”的背后,却又隐含了诗人远避红尘、逃离官场、追求理想境界的主观渴望。因此,这类作品比起陶渊明直接描写桃花源之类的诗作,就显得无比含蓄和耐人咀嚼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