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晁应之悯农


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皇天雨露自有时,

尔恨秋成常不早,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

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为盗操戈足衣食,

力田竟岁犹无获,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

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壮夫为盗羸老耕,

市人珠玉田家得。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

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

张耒

从历史上讲,在封建社会的黑暗压迫之下,农民起义可谓此起彼伏、前仆后继,充分演绎了一条“官逼民反”的不二真理。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风风火火闯九州,该出手时就出手,倒也活得潇洒、死得痛快!

本诗题曰“悯农”,但与李绅的《悯农》二首却全不相同,李诗从正面描写了农民的“锄禾”之苦和“饿死”之悲,本诗则从正面表现了百姓们不堪忍受欺榨进而聚众为盗的悲壮之举。仅从这一内容而言,本诗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认识意义!

全诗以“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开始,一边是“麦穗好,”一边却是饥儿“扶其老”,对比是如此之鲜明。原因何在?诗人并没有直接回答其中的原因,而是为那些被迫为盗者申诉道:“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获。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不仅如此,诗人又继续写道:“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既表现了对农民无奈为盗的充分同情,也表达了对社会历来干戈不息、为害人民的忧虑。仅仅从见识与勇气来说,张耒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