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通归使,妻拏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陈师道
蚬子和尚图轴 南宋 13世纪 法常 纸本墨笔
陈师道因家贫无以度日,曾将妻儿托与岳父郭概带至成都养活。这首诗就是元丰七年(1074)郭赴成都府路提刑任所后,派人传信给陈师道,陈收到信后所写的。这里“外舅”即岳父。“大夫”是对岳丈的尊称。
本诗前四句是写作者接到信函时的心情。前二句说岳父从巴蜀派回来的使者带来了书信,信上说妻儿们都很好,还像往常一样。“且旧居”意为“和往常一样”,这是用杜甫《得家书》:“今日得消息,他乡且旧居”中的话。第三、四句系追写接信时的心理状态:明知道来人是报远方亲人的消息的,但却不敢问情况如何,因为怕万一听到不好的信息……这也出自杜甫的语意:杜在《述怀》中说:“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宋之问也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诗句。
后四句是向“外舅郭大夫”致意,因本诗就是“寄”这位恩公的。诗人在得知妻儿平安之后,非常感激岳父的照护,千言万语难于表达,只能祝老人家身体康健。诗人深情地说:只要您身体康健,离得远一点又何妨呢;我对您的亲密的感情是不会因地理和时间上的距离疏远的。最后二句又向岳父表达了一种心情,这是只有在最亲近的人之间才能表达的心底的声音:功名是“欺负”老病之人也能使人老病的呵!这短短的一句话五个字道出了仕途的艰难凶险,一方面暗示了自己在“功名”路上的坎坷,另一方面也再次叮咛对方好生珍重。这句话也出自杜甫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旅夜书怀》),其中饱含着无限的苦痛和辛酸,于是不由得“泪尽数行书”,任它点点与斑斑了……
陈师道作诗提倡”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句律上力求简古,要“语简而益工”。此诗平淡质朴、自然淳真,却饱含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可谓其代表作。另外陈是非常崇仰杜甫的,赵番《不屏诗集序》说:此作“全篇似杜”。方回《瀛奎律髓》说:“后山(陈号后山)学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劲,情味深幽”是为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