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之鸡不辞鸣,要须烦汝报升平。
故知二虏非刘石,只是中原无祖生。
晁说之
这是一首借题发挥的小诗,虽然取材琐细,但内涵重大、寓意深远,可谓大题小作也。
作者系因黎明时听到一只嗓子沙哑的公鸡鸣叫引发感触而写出此诗。第一句说:悲痛得断了肠子的公鸡呀,你已经不能叫了,但还是得鸣,为什么呢?于是在悬念中引出了第二句:是因为人家要你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报天下太平。公鸡是无所谓断肠与否的,而且鸡鸣声沙哑也与断肠无关,诗人这样说显然是把自己伤时忧国、愤激当局的思想意识贯注于其中,公鸡似乎成了自己的影子或化身,这在诗的写作上就叫做托物言志或曰主体意识的外射和移情:诗人已经因国破家亡的时局痛断肝肠了,但当局还要让诗人违心地歌咏升平……诗人便把这种悲愤之情巧妙地“移植”到“鸡鸣不响”之中。
第三、四句是用历史人物和故事影射当前现实。第三句中“刘石”指东晋时期在北方先后建立前赵和后赵政权的刘曜和石勒。刘是匈奴族,石是羯族。此句意为:金和西夏(二虏)并不如刘、石强大,于是紧接第四句:只是因为中原无“祖生”这样的人,才使他们如此猖狂!“祖生”,指东晋名将祖逖,曾率兵收复黄河以南地区。《晋书·祖逖传》记载说,他立志为国效力,夜里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习武。作者在这里暗用“闻鸡起舞”这一典故,与鸡鸣相扣,以此讽刺宋朝无人!
鲁迅先生说,从水管中流出的都是水,从血管中流出的都是血。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即使听到一声鸡鸣也能写出这样含义深刻、令人沉吟不已的诗篇,可见作品的题材并不重要,关键是诗人的主体意识是否美伟崇高,并且在典型的意象中得到完满的表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