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室中兴运更赊,如闻庙议尚堪嗟。
和亲费尽三公力,兵革伤尽百姓家。
解使亚夫营细柳,却教贾谊傅长沙。
顾予岂是奔亡者?独抱寒枝愧瞑鸦。
晁说之
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以李纲为宰相,宗泽为东京留守。一时人们抱有“中兴”的希望。可是宋高宗赵构只想妥协,不久就重用黄潜善等投降派,把李纲贬出朝廷,这首诗便是此时所作。
这首七律首联就开门见山地指出:宋朝“中兴”只不过是人们一时的希望,实际上国运已变得更糟;如若听到朝中的决议,那就亦发令人叹息。首句中“赊”(shē奢古读shā沙)意为欠缺、缺少;“运更赊”意为运气更不佳。次句中“庙议”指朝廷的决议。颔联二句是对投降派的指责。“和亲”本指将皇室女子嫁给外族统治者以换取边境安宁,这里系指投降派对金人一味退让;“三公”系指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兵革”即为战乱。此二句意为: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官员一味推行妥协投降政策,致使中原战乱不休、生民涂炭。颈联二句是对朝廷非但不重用主战忠良而且加以排挤贬斥的慨叹。“亚夫营细柳”是一典故:亚夫指汉代名将周亚夫,他治军严明,据说汉文帝来到他设在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的军营前,因无军令也进不去,这句指当时派宗泽为东京留守阻击敌人。“贾谊傅长沙”也是一个典故:贾谊,汉代名臣,因受排挤,贬为长沙太傅。后世多把他作为有治国之才不受重用反被贬谪人物的代表。这二句意为抗敌忠良不受重用反遭贬斥致使国事如此。尾联二句兼及自身悲凉处境:如今自己年事已高(七十岁)哪里还能逃亡奔波呢?我该多么羡慕那黄昏时能独抱寒枝栖息的乌鸦啊!此诗短短八句,既写出国事之不堪,投降派之误国,生民之涂炭,主战忠良之遭遇,又写出自身之老迈流连、无以卒命……将国事、天下事与家事交融汇聚于一体,不仅概括恢宏,涵量深重,而且感人肺腑,摇人心旌,真堪称力作佳篇!
尺牍 北宋 11世纪 文彦博 纸本墨书 台湾省台北市故宫博物院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