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儿直犯洛阳宫,蔼蔼园陵指点中。
殄灭四夷心不遂,裕陵萧瑟独悲风。
晁说之
建炎元年(1127)十二月,金兵分三路南侵。中路直下河南,西京洛阳很快被攻陷,宋朝皇帝的“寝陵”也沦入金人手中。作者睹此情景,心中充满悲愤,于是写下此诗,抒发对敌人的满腔痛恨!
首二句即写金兵进犯洛阳及其沦陷后的情景。诗人只突出“宫”和“园陵”两个最关键的意象,形象地展示作为陪都的皇宫和作为皇家的寝陵已沦于敌手,由此可见金兵攻势之凌厉和北宋王朝已濒败亡之绝境。诗人还特别以“蔼蔼”具体地形容寝陵林木茂密的景象,以“指点”形容金兵在此指手画脚的野蛮和骄横,从而使人更感到宗庙社稷毁于一旦的可悲可痛。第三句乃写诗人在极度悲痛中所产生的愤恨:他要“殄灭四夷”,却不能遂愿。“四夷”,原指中原四周的少数民族,这里系指对北京威胁最大的金和西夏。诗人一直是主战派,坚决主张抗金和西夏,却为最高统治者及其宠信的主和派所不容而被逐出汴京,可以想见“心不遂”三字该包含着多么深邃、沉重的意蕴,眼看着国势到了这般境地——陪都沦陷,皇陵被践,诗人该是何等的悲愤欲绝啊!诗的最后一句又回到被金人“指点”践踏的皇陵:四野一片萧瑟,只有凄冷的秋风在悲号哀鸣……诗人在此特别点出“裕陵”是大有一番深意在的。裕陵是宋神宗赵顼(xǔ音虚)的陵墓。神宗在位时锐意改革,任王安石为相主持变法。诗人怀念神宗实际是怀念变法,言下之意是:如果变法能坚持到底而不中途夭折,也不至于有如今这样的结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