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吴涛

这首诗主要写春夏之交乍暖还寒时的体验和感受。

“游子春衫已试单”。“游子”指在外远游的人。游子在外思乡,最容易感觉到时令的变化。“春衫已试单”,即已尝试着穿上薄衣服,说明气候已暖。不直言“已著(穿上)单”而说“已试单”,说明此时正是气候交替,为下文埋下伏笔。把最易感受时令变化的人放在时令变化最剧烈的时候,可谓善于选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桃花飞尽野梅酸”一句紧承上句,以植物的生长变化说明季节、时间。桃花在仲春开放,而此时已落;梅子在夏初结果,而此时犹酸,更进一步说明时间是春夏之交。已落的桃花和酸梅是此时节典型的景物,可见作者选材的典型性。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令人奇怪的是:原来长鸣的蛙声今夜竟消失了,为什么呢?原来是“东风”又来,天气又将寒冷几日了。以动物的变化揭示出气候的变化,使人不禁想起“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来。这两句先亮出结果,设下悬念,以引人入胜,然后再给出原因,这在诗歌创作中叫“倒插法”。虽“寒”却仍强调是“东风”,且仅仅“十日”,意即温暖的日子很快又会到来,可见气候变化之快,无怪游子要“试”单而不敢直接换上单衣了。

全诗前二句写“乍暖”,主要从视觉和味觉来写;后二句写“还寒”,主要从听觉和触觉来写,显见作者感觉的敏锐,落墨的有致,让人从多方面去感受乍暖还寒时的意味。“怪”字、“试”字都是以一字传达游子复杂的心理活动,以一字见气候的变化,极为精警凝练,表现了作者体验的真切、感受的深刻和笔力的细腻。“桃花”、“野梅”、“蛙声”等细节景物的选择体现出作者选材的精当恰切:而以具体的景物说明问题又见作者以点代面而胜面面俱到的高妙手法。总之,全诗短小精悍而跌宕有致,语言平易流畅,文字细致入微,风格清新自然。

杂剧眼药酸图页 南宋 12~13世纪 佚名 绢本设色 北京市故宫博物院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