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二首选一)


苍苔白石两清幽,缥缈虹桥跨碧流。

日过窗间腾野马,雨余墙角篆蜗牛。

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

一炷水沉参鼻观,扫空六凿自天游。

邓肃

邓肃是北宋末期的诗人,禀性刚直。徽宗宣和年间,江南地区贡花石纲,他曾赋诗指责守令“搜求扰民”,因而被斥。《偶成》二首,作于被黜家居之后,此选其一。

首联描写家居外景的幽美。上句写庭院外边的近景,以“苍苔”与“白石”相衬是那么一尘不染,显见无人来扰,环境清纯幽静;下句写庭院外边的远景,以“虹桥”(形如长虹贯空的拱桥)之“缥缈”与“碧流”之潺湲相映,突出高远之态和飞跨之势,境界超尘脱俗。这两句虽写静景,却又静中有动,写得色彩鲜明,意象高洁。由近及远,由下而上,交相辉映,令人遐想。

颔联描写家居内景的恬适。上句从晴天的窗间着眼,写太阳照过窗隙,浮动的游气有如奔腾不停的野马(“野马”形容春月奔腾的游气,见《庄子·逍遥游》郭象注);下句从雨天的墙角下笔,写雨余之后,蜗牛向墙角爬行,留下丝丝的篆文(“篆蜗牛”,是说“蜗牛”爬行留下粘迹有如“盘写篆字”,“篆”在这里用作动词,与毛滂《玉楼春》词“泥银四壁盘蜗篆”中的“篆”字用法不同)。这两句虽写动景,却又动中有静,对仗精工,取譬巧妙。由晴及雨,由窗而墙,观察细致,体物入微。

颔联由家居环境是如此清幽高洁、恬淡闲适的描写,转入抒发自己甘守清贫、乐观旷达的情怀。上句从“不以己悲”取角,表白自己纵然生活困穷,也不因妻子儿女的饥寒而改变刚贞的节操;下句从“不以物喜”发挥,抒写纵然物换星移,也不因外物的变化而失去豁达的笑语。这两句,将诗人被黜家居因而贫困饥寒的境况和坚守节操、绝不颓丧的豪情写得慷慨激昂,辞气勃郁,成为振起全篇的警句。

尾联进层抒写自己追求神清气朗、一扫俗念的高情逸志。上句写在黜居之中,点起一炷“水泥”(即“沉香”,又名“沉水香”),在“鼻观”中参透水沉的芳香(“鼻观”,是佛教修炼养性的一种方法。由初时谛观,见鼻中气出如烟,身心内明;久之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化为光明,照十方界);下句写在心灵上,扫空六种情欲,游心于天地之外(“六凿”,指喜、怒、哀、乐、爱、恶六情,语见《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这两句,借诸佛法道语,写其焚香默坐,俗念皆消,以至扫空物役,神游天地,寄寓其“贫贱不能移”的高致和鄙弃世俗的逸情。沉心炼志之状,神驰天地之境,被写得情态生动,意象新奇。

全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景则从院外之清幽写到院内之闲适,情则从无视客观困境之超迈写到追求主观无欲之神游。以景托情,情由景发,由实写到虚写,由闲适到豪放,运思自然,脉络清晰,语意深永,造境清旷,令人于其着意盘旋的章法中感受其中涌动着一股刚劲之气,想见其不因饥寒而改变操守的高尚情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