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诗


乱后飘零歇此身,风光无赖更清新。

客怀易感酒添病,诗思苦悭花减春。

南枝北枝莺舌巧,前村后村雨脚匀。

暂借溪边老为客,花心柳眼莫撩人。

喻汝砺

喻汝砺,字迪儒,是北宋末、南宋初之间的诗人。靖康初金兵陷汴京,虏徽宗、钦宗二帝北去,册立张邦昌为楚帝,促百官入贺,汝砺时为祠部员外郎,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号扪膝先生,有《扪膝集》。这首《草堂诗》,是他于南宋初隐居成都时瞻仰杜甫草堂所作。诗共两首,这里选其第二首。

草堂是唐代“诗圣”杜甫晚年流寓四川成都时居住的地方。作者也经动乱而流寓四川成都,与杜甫有类似的经历和共同的感受,所以他来草堂瞻仰杜甫遗迹,自然就表现了面对春光仍然满怀悲伤的忧国之情。

首联描写隐居成都、来游草堂的情景。“乱后”,指“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飘零”,以花叶凋谢坠落比喻乱后生活动荡不定。“歇此身”,则谓在成都隐居暂得歇息。“无赖”,无聊,不乐,是说自己心情沉郁悲切。上句概写乱后的经历,下句总写草堂的风光。风景不殊,更显清爽新鲜;江山巨变,对景愈感悲凉,这就是次句表达物是人非的含意。

颔联直承首联,抒写流寓多慨、诗兴大减的悲切情怀。“客怀易感”,是说自己作客他乡很容易触景伤怀,其中包含着对于杜甫流寓草堂的共鸣。“酒添病”,是说借酒销愁反而更加忧愁,“病”谓忧。“诗思苦悭(qiān,缺欠)”,是说赋诗的情思虽有,却苦于兴致不高,内含忧虑国事而无心对景赋诗的意蕴。“花减春”,是说自己忧心对花而暗淡了明媚的春色。这两句,对仗精工,语意曲折,含蓄写出面对草堂风光愈加感伤的心境。

颈联直承“春”字,伸发草堂风光的美好。南枝北枝,花树争发,莺舌巧啭,鸣声悦耳,是从草堂花鸟的内景美着眼;前村后村,庄稼茁壮,雨脚(谓雨)均匀,风调雨顺,是就草堂环境的外景美而言。为了突出“南枝北枝”与“前村后村”相映概写的意境美,不惜舍弃了律诗粘对的音律美,这也是“诗以意为主”的一个例证。

尾联抒写仰慕杜甫遗迹而隐居于此的心愿。“溪”,指流过杜甫草堂边的浣花溪。“花心”谓含苞待放的花蕾,“柳眼”谓刚刚舒展的柳芽。上句照应第三句,写其“易感”之“客怀”与杜甫流寓草堂有共同的感受,故而借此为客到老;下句照应第四句,写其不是由于草堂花柳之美好而想在此赏景赋诗的衷情,故而直说“莫撩人”。春色撩(撩拨,挑逗)人,自古而然,诗人偏说“莫撩人”,意在赞美草堂春色的同时,更加凸现其不忘“乱后飘零”的忧国之情。

诗人仰慕杜甫,瞻仰草堂,执着于与杜甫忧国忧民之情的共鸣。因此,这首诗的风格也与杜甫的沉郁顿挫颇为相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