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陈与义
这首诗写于建炎四年(1130)春天。在这之前不久,高宗被金人追赶逃到海上。诗的前四句描写事件经过,慨叹朝廷无策抗敌,只知一味逃跑的惨状,惊叹时局出乎意料的糟糕。庙堂,指朝廷。甘泉,汉文帝的行宫,喻宋朝的行宫。上都,指朝廷先后在扬州、建康、杭州的行宫,“闻战马”即先后被金人攻陷。飞龙,喻宋高宗赵构。他被金兵到处追赶,于建炎三年底至四年初于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逃入海上。
五、六句化用李白、杜甫的诗句,表达诗人自己的忧国心情。前句化用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句,说自己焦虑的头发都白了。后句化用杜甫《伤春》中“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诗句,说时局这样艰难,可春光依旧明媚,倍觉山河破碎的伤痛。末二句转而称赞当时敢于率众抵抗强敌的向子湮。向延阁,即向子湮,他的官位是龙图阁直学士,又称延阁。犬羊,蔑称入侵的金兵。建安四年二月,金兵入侵湖南,向子湮率长沙军民坚守八天,后与敌人展开巷战,终于击退金兵,挫折了其锋锐之气。诗透露出在险恶的局面下,仍有人在奋力保国,给人以希望与安慰。
全诗写得跌宕起伏,相互映衬,风格显得浑厚、重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