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诗人因支持张浚北伐,自隆兴通判罢归故乡,居镜湖三山。乡居时与农民多有交往,这首诗是次年春季游邻村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当地的习俗、风光,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腊酒,头年腊月酿的酒。豚(tún),小猪。春社,古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本年正月十八日立春,二月十九日为社日。在这一日祭祀土地神。闲乘(chéng)月,趁着月色闲游。无时,随时。

“山西村”指山阴镜湖三山西边的村子。首联写丰收之乐及农民的纯朴好客。“丰年”明点了丰收年景,“农家腊酒”、“鸡豚”,用招待客人的鸡、豚、酒具体写丰收。“浑”说明酒的成色欠佳,但能有粮食酿酒,也足以说明是“丰年”;“莫笑”、“留客足鸡豚”见出农民倾自己所有之纯朴,同时又极为谦逊。颔联写诗人做客时,路见美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浙东早春特有景色——丘陵、水网、平原交错,桃红柳绿,鲜明照眼。“疑无路”、“又一村”不仅写出这里山水交错的景观,而且写出人的主观感受——环境变幻,遇塞而通,境界全新,豁然开朗。这一联不仅以工巧的对仗写出浙东明丽峻奇的春景,而且那邃异的变幻常蕴含着人生一些境遇,故而成了千古名句。颈联写农村习俗之美。“箫鼓追随春社近”,言立春后祭土地神祈祷丰年的“春社”即将临近,这时已能听到箫鼓齐奏的喧闹声了,这不仅写出祭神民俗,而且暗写了农民丰收的欢乐。“衣冠简朴古风存”写出民风淳厚与朝市的侈靡之风相反。尾联是作者抒发对农村民众的挚爱深情。说从今后如果允许我乘月闲游的话,我会随时拄杖前来拜访的。

诗的主旨表达了对家乡、对农民的挚爱之情。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而富于哲理,民俗民风刻画入微。作为七言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在章法结构上不是起承转合法,而是屏风格,即前三联如屏风一般是并列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