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楚城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陆游
龙兴寺,在唐忠州(今四川忠县)。少陵先生,杜甫。杜甫曾在长安西南的少陵住过,自称少陵野老。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入秋抵忠州,曾在龙兴寺住了大约两个月。淳熙五年(1178)正月,宋孝宗召陆游东归。这首诗是他四月间路过忠州时写的。中原,黄河流域中下游的泛称。两京,唐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大兴)叛变,攻陷了洛阳,次年又陷长安。安禄山本是杂种胡人,所率部队又为契丹、奚、突厥等族,故称其叛变为胡尘。扈跸(bì音毕),随从皇帝车驾。跸本指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清除道路。老臣,指杜甫。安禄山陷长安后,玄宗逃往四川,太子在甘肃即位,史称肃宗。至德二年(757),杜甫由长安奔赴凤翔谒肃宗,并随驾回返长安。后又因救房琯事弃官西走,辗转流离,在忠州时已五十四岁,而陆游写此诗时,也是五十四岁,可谓巧合。身万里:指杜甫身在忠州,距长安很远,不是实数。陆游原注:“以少陵诗考之,盖以秋冬间寓此州也。寺门闻江声甚壮。”
楚城,即楚王城,遗址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境内长江南岸。淳熙五年(278),陆游东下过忠州后,又到归州,作此诗。归州北岸有屈原故宅,后人就其地建祠堂。从楚怀王到宋孝宗,其间大约一千五百年。
陆游在四川游宦多年,也曾参与军事活动,但恢复大业迄无所成,终于奉诏东归了。他经过平生敬爱的、一生都作为学习榜样的屈原、杜甫的遗迹,想到自己和他们类似的命运,不禁感慨万分。这是他此行所写这类诗中的两首。上一首从空间着想,下一首则从时间着想,略有不同。
屈原和杜甫在我国历史上,无论从思想还是从艺术说,都是最伟大的。他们最难以企及之处就在于,生活在皇帝是天然尊长的时代,心中永远有人民。司马迁曾表示对屈原的不理解:“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他似乎忽略了,在列国纷争的时代,作为服务对象的君主是可以改变的,而任何时代,与自己血肉相联的人民则是永远不可分割的。基于同样的原因,杜甫在人民被统治者残害的时候,他永远站在人民一边。陆游当然不会不看到这一点。同时,屈原生活的时代,楚国受秦国的欺凌;杜甫生活的时代,汉族中央政权正受到带有民族斗争性质的地方叛乱的威胁,陆游更不能不想到自己和两位先辈的境况何其相似。
古代诗歌中有咏史一类。从晋左思以来,咏史已经成为咏怀的一种常见手法。而以七言绝句咏史,则在陆游之前,唐之李商隐、宋之王安石在这方面成就尤高。陆游在他们的启发之下,也写过一些咏史的七言绝句。这两首对屈原、杜甫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无限同情,实际上是为自己年过半百而壮志难酬所发出的长叹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