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春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这时候,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领土都沦陷在金兵的铁骑之下,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除了向金国称臣进贡外,别无任何积极作为。宋高宗在位时,向金国每岁输银、绢各20万;宋孝宗赵閤即位后,只因张浚抗金在符离大败,就一蹶不振,进而向金国增贡岁币;孝宗本人还无耻地自称侄皇帝。陆游这位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宏伟志向的爱国诗人,想到沦陷区众多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不思进取的投降派执政者,怎能不义愤填膺呢?于是,诗人秉笔疾书,写下了这首抒发悲愤心情的传世之诗。

首联用反拨手法。字面上批评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哪懂人间伟业其实艰辛难成的严酷现实,骨子里正深峻有力地讥讽着投降派执政者的罪孽。一个“艰”字有力地昭示了诗题之“愤”的根源,为全诗揭示了抒情纲领,激发人们带着疑虑而以端庄心态认真吟读的兴味。句中“气如山”之“气”,展示诗人抗敌救国之豪气如山耸立。这“气如山”与上句“世事艰”,互为因果,共与题目紧相呼应,又为后面“空白许”“鬓先斑”预作铺垫,可见陆游诗思缜密、用笔谨严的工力。

颔联通过对宋朝东部边防前哨重地瓜洲渡和西部边防战略要塞大散关的对偶描叙,将当年夜雪纷飞的浩荡长江之上战船森列;秋风呼啸的黄土高原之野战马长嘶的壮烈场景,鲜明生动地呈现于纸面。这既是诗人战地生活的如实铺写,也是宋朝人民对抗金历史的深情回顾。同时,寓含着诗人与广大群众期盼在爱国战争中再展雄风的心愿。

颈联,诗人将历史典故与现实状况熔铸一体,通过英雄人物与自身形象的比照,控诉、谴责因腐朽执政者导致的残酷环境,既迫使自己报国壮志的落空,又折磨得自己以致身体早衰。

尾联,紧承上联而向纵深推进。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春,诸葛亮帅师出汉中北伐曹魏时上《出师表》,表中强调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所以诗人极力赞颂《出师表》,既隐含对南宋苟安朝廷的鞭策,又回应上联而不甘心于“空自许”,仍要勇于进取。末句说,无人可与诸葛亮相比,既突出诸葛亮的崇高伟大,又暗寓要以诸葛亮精神激励自己,焕发老当益壮的英雄之气。

诗作以“早岁”至“衰鬓”的时间顺序为纵线,同时横向交织着借鉴古代英雄与批判身边逆境,回顾战斗场景与倾诉胸中郁愤的典型意境,一股悲壮沉雄的诗风强烈地感染读者。后世梁启超诗云:“亘古男儿一放翁”,表达了广大人民对陆游的高度评赞和崇敬心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