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萧德藻
岳阳楼,湖南岳阳城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唐丞相张说谪岳阳时所造。为登临胜地,今已重修。北齐《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此处苍茫,泛指广阔的天野。头两句是说,虽然到处游荡,却仍未能离开尘俗,远去天边。夜郎,唐置县,今湖南沅陵西。柁,同舵,这里指船,以部分代全体。这是说在沅陵住了很久之后,又在秋天乘船来游洞庭湖。
《新唐书》称张说“既谪岳州,而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江山是慷慨而公平的,她们对任何诗人都无例外地加以帮助,赋予灵感。因之历代登临岳阳楼、遥览洞庭湖的名篇杰句也不可胜数,其中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黄庭坚之“满川风雨独凭阑,绾结湘娥十二鬟”,陈与义之“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之类,都是脍炙人口之作。但诸家所作,皆系登楼以后即目抒怀,故奇丽景色,尽收眼底,而萧德藻这一首,却只描写登楼以前的浪游。他生活跋涉既广,经历亦久,细察鹭飞,宏观天末。浪游之余,仍嫌不足,所以又来登楼。诗对此楼更未用一字正面品题,而其为天下绝景自见。《宋诗精华录》甚赞此诗,谓“作者手笔直兼长吉(李贺)、东野(孟郊)、阆仙(贾岛)而有之。”似不仅指其造句之工致,即构思之独特亦应包括在内。由于萧德藻此诗给与了读者以充分驰骋想像的自由,也许洞庭湖比他正面描写出来更为奇绝。唐王之涣《登鹳雀楼》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与之相较,似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王诗是已上一层,更上一层,这个更上,只是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所看仍是白日依山、黄河入海之景。萧诗则将视角由舟中转到楼上。舟中洞庭秋色,鹭飞天尽,虽已为人所见所知,而楼上如何,则尚是一重悬案,有待揭晓。所以这后一个更上,意味尤为深长。
草书千字文帖 北宋 宜和四年(1122) 赵佶 辽宁省博物馆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