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张栻

张栻的《立春偶成》是一首节令诗。一年四季中,春与秋是两个特征最鲜明的季节。春天万物萌发,生命由此步入夏的壮大;秋天草木摇落,生命从此进入冬的休眠。春秋这两个处于冷暖转接点上的季节,最能引发情绪反应,因而,古代诗歌吟咏春秋二季的作品最多。历代诗人咏春,或赋早春,或赋仲春,或赋暮春;或新鲜,或欣悦,或感伤,各借一时之景来寄托情怀,佳构迭出,名作如杯。《立春偶成》写立春日的印象感受,受诗题限制,字面上必须紧扣“立春”来写,时间的具体和固定使诗人不可能放纵笔墨。

这是一首在创作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写出的颇具特色之作。

诗的首句暗点题面,“律”指律历;夏历立春日,或在旧年岁尾,或在新年岁首,“律回岁晚”说明立春在新年之前。春回大地是悄然无声的,地气稍稍转暖了,阳光比先前明亮了,刀子般的风竟也渐渐刮出些许温柔来,冰霜开始融化。“冰霜”承“岁晚”,“少”接“春回”,严冬将尽,春天乍回,首句从时间上写出了冬春两个季节的交替,写景上以“冰霜少”坐实“律回岁晚”,显示了新旧交替点上的景物特征。次句“春到人间草木知”,直接点题,借草木写春来,草木知,人更知。人与自然界万物共同守候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终于盼得“春到人间”,连草木都知觉到春天来临的阳和之气,人焉能不欣喜万分!这一句赋予草木以人的意识,借物态传人情,是透过一层,加重一倍的写法。

第三句“便觉眼前生意满”,用虚笔写诗人的感觉。展开历书,刚看到今日立春;转眼顾盼,顿时觉得天地间充满了欣欣的生意。这里的“便觉”与上句的“草木知”连成一片,社会和自然、人与草木、跟前和心中,都被盎然生意充满。“生意满”的“满”可谓一字千钧、凝重传神,遍布充满这一切的是造化的伟力!第四句“东风吹水绿参差”是《立春偶成》中惟一的实写句:“绿参差”写出了水面解冻后的活泼意态。有东风吹拂,有绿水滋润,预示着大地回黄转绿、姹紫嫣红开遍已为时不远了。

冬与春的转换,旧事物与新事物之间的嬗递演变,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冰天雪地的隆冬是寒冷的极点,但“物到极时终须变”,寒冷的极致也就是转暖的开始。“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旧事物的内部往往孕育着新的转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未尽,一轮朝日已在升起;旧年尚在,江上已是春意盎然了。新与旧之间就是如此奇妙地交织替换。一件事物在它出现的时候,自身就伴随着否定性因素,譬如“冬至”标志着数九隆冬的开始,但也就是从冬至起,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阴极而阳始至”,日脚长一线中,阳和之气微微萌生了,春天开始了重返人间的归程。

《立春偶成》哲理意蕴深厚,但作者并无意于故意说理,他所要传达的只是在立春这个特定时日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便觉眼前生意满”,“便觉”二字写的是一种骤然的感觉——一下子就觉得盎然春意铺天盖地而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