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山


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

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

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

坚诚不磨灭,化作山头石。

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

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

妾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陈造

古代神话传说:有一位丈夫外出远游多年,日夜怀念的妻子总是登上一座山去盼望他,后来这位妻子竟变成了一块石头。后人称这块石头为望夫石,这座山为望夫山。这个传说各地都有,如安徽当涂西北及河北山海关老龙头就都有望夫石的遗迹,反映了古代这类生离死别的悲剧的普遍性。凝黛立,以山顶树木的青黛色比喻这位思妇皱着的眉头。黛,古代妇女画眉的颜料,引申为妇女眉毛的代语,这里是双关。荡子,久出不归的男人。行役,出外服役。

行役的人,即荡子。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倾国,美女的代称。汉李延年唱歌形容一位绝代佳人说:“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女子要长期在外的丈夫保持对自己的爱,可不容易。《诗经·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这里反用其语。

望夫石的确是一个十分激动人心的神话传说。古来诗人题咏很多。如唐刘禹锡云:“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诚如前人所说,这首诗的特点是语拙而意工。王建则写道:“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和雨,行人归来石应语。”措辞就远胜于刘了。但这两首都只就女子一方立言,男方又如何呢?陈造此诗,在篇末另出新意,从而深化了这个悲剧的主题。李白《长干行》亦曾用此事云:“岂上望夫台?”写妻子坚信丈夫之必然守约,无须登台苦望。此诗则以“君心为石那可得”结束全篇,暗示妻子不能不考虑到痴心女子负心汉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两两对照,好看煞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