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姜夔

柁牙,桅竿。柁牙高耸,低垂的云幕似乎从远处归来,绕在柁牙之旁。苏台,即姑苏台,在今苏州西南的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从上可以眺望太湖。

这首诗是一幅想像与幻想构成,现实与历史交织的图画。春秋时代,勃然而兴忽然而亡的吴国,许多遗迹至今犹存。数百年前的姜夔,处在南宋偏安已久之时,经行其地,自然不能无兴亡之感。但这感慨,由于它是极其含蓄的,使人简直不怎么能察觉出来。

诗首写舟行夜景。云在天空随风飘浮,它动,并不是回归,但诗人却将人的归舟和它联系在一道,认为它之所以围绕在桅竿旁边,也是和人一样,有家可归了。首句写舟之动,而次句则写江之静。星影在水,宿鹭眠沙。橹声之外,万籁俱寂。对照十分强烈,但却都是现实,三句忽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以柳条扫花,既不可能,今天行人怅望之柳,亦绝非当日吴宫之柳。这当然都是人所共知,但诗人“撼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班固《雨都赋·序》语),却毫不犹疑地将它们如此这般地绾合起来。虽然无理,但却有情,所以也就能为读者所欣然接受。我们都会承认这一点:排除了想像与幻想,也就没有诗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