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纪事(二首)


“泥滑滑”,“仆姑姑”,唤晴唤雨无时无。

晓窗未曙闻啼呼,更劝沽酒“提壶芦”。

年来米贵无酒沽!

“婆饼焦”,“车载板”,饼焦有味婆可食。

有板盈车死不晚。君不见比来翁姥尽饥死

狐狸嘬骨乌啄眼!

刘宰

佛顶光明塔碑 南宋 绍兴三年(1133) 赵构 纸本墨拓 日本东京市宫内厅藏

这是两首禽言诗。据钱钟书《宋诗选注》介绍:“模仿着叫声给鸟儿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再从这个名字上引申生发,来抒写情感,就是‘禽言’诗。”诗中加引号的五个名字,就都是鸟的名字。

禽言诗的基础是联想。第一首连用了三个鸟名,由“泥滑滑”想到雨,由催人干活的“仆姑姑”想到晴。因为这两种鸟声“无时无”,甚至“晓窗未曙”即耒啼呼,所以,人们心目中自然地将不停的雨和晴与涝和旱联系起来。第四句中“提壶芦”让人联想到那是催人去沽酒。连结起来,即因旱涝频仍“米贵无酒沽”便是本诗的主题。

第二首由“婆饼焦”想到“饼焦有味婆可食”,使人心酸;由“车载板”想到“有板盈车死不晚”,那么他们的生存比死还难受。不过“翁姥尽饥死”,死后落得个“狐狸嘬骨乌啄眼”的结局。相比之下,有焦饼充饥,有板作棺木,尽管展转难熬,还算是很好的了。

诗人生活在北宋灭亡之后,那时大批官僚及军人涌向南方,当权者又肆意搜刮,民不聊生。加上宁宗以开禧为年号的三年,连年旱涝,加上蝗灾,天灾人祸,使南宋人民经受着罕见的煎熬。诗人同情人民的疾苦,曾“两召不起”,这两首诗借禽言诗这种形式,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积郁于心的感慨。诗的语言通俗活泼,幽默明快,富有讽刺情趣,且感慨深沉,对广大贫困的人民寄寓了深深的同情,算得上禽言诗中的妙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