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曦赫空岁不熟,炊甑飞尘煮薄粥;
翁媪饥雷常转腹,大儿嗷嗷小儿哭。
愁死未死此何时?县道赋不遗毫厘;
科胥督欠烈星火,诟言我已遭榜笞。
壮丁偷身出走避,病妇抱子诉下泪;
掉头不恤尔有无,多寡但照帖中字。
盘鸡岂能供大嚼,杯酒安足值一醉?
沥血祈哀容贷纳,拍案邀需仍痛詈。
百请幸听去须臾,冲夜搥门谁叫呼?
后胥复持朱书急急符,预借明年一年租!
赵汝燧
这首诗揭露官府的暴敛横征,倾诉苍生的深重苦难,可称南宋社会一面镜子。七言歌行。全诗由一幅幅图画组成。媪(ǎo),老妇。
首四句,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幅旱象饥馑图。天旱,烈日当空。地枯,庄稼未熟。饭甑上飞着尘埃,锅里煮着粥水。在这灾难背景上,老翁老妇饿得肌肠辘辘,大儿小儿叫喊号哭。曦(xī),阳光,日色。岁,指年景,收成。
接着十二句,是一幅长卷吏胥逼赋图。
“愁死未死此何时?”承上启下。“此何时”三字,以反诘为提顿,引人关注,启导下文。突现这正是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时候,官府不仅不救济饥民,反而是“县道赋不遗毫里”,农民承上天灾人祸双重苦难。县、道,地方行政区划,道即路,宋代全国共分十五路。
“科胥督欠烈星火”起,是恶吏逼赋场面。科,本指法令条律,此指按官府规定要缴的赋税。科胥,催逼赋税的官吏。
一边是天灾人祸中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另一边是催科逼赋烈如星火、诟言要动榜笞之刑的恶吏。督,促,逼。诟言,诬蔑之言。榜笞(pèng chT)棍打鞭抽,一种刑罚。
一边是在科胥淫威面前“偷身出走避”的“壮丁”和“抱子诉下泪”的“病妇”;另一边是“掉头不恤尔有无,多寡但照帖中字”的“科胥”。掉头,掉过头来,转身。
一边是竭尽财物款待科胥,“沥血祈哀容贷纳”的灾民;另一边是怒其“盘鸡”“杯酒”太少,不足大嚼大喝、“拍案邀需仍痛詈”的恶吏。案,桌案。邀需,索要所需。詈,骂。
以上十二句,场面层层推进,人物两相对应。让人不禁联想“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三吏》、《三别》等一系列为民请命的经典篇章来。
末四句,又一幅后胥夜宣朱书图。
科胥威逼痛詈,面对被榨已尽的饥民,实在逼不出什么钱财赋税来。在翁媪、病妇泣诉“百请”之下,总算答应“去须臾”暂时离开一下。“幸”字是翁媪心灵的窗口,紧张心弦暂时得到一些松弛。
然而,却正在庆幸科胥暂且离开之时,忽又听到“冲夜搥门”的叫呼声,一个“谁”字反诘提顿,逼出下文:又一批科胥逼租来了。“后胥复持朱书急急符”,不仅不蠲免今年赋税,还要“预借明年一年租”。
全诗戛然而止,翁媪一家老少三代命运如何,留给读者思考想像。
钱钟书说:“北宋中叶以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情况愈来愈烈,也反映在诗人的作品里。诗人就像古希腊悲剧里的合唱队……。”此诗让我们感受到南宋覆亡已是必然之势,无疑也是南宋社会的一曲悲歌。
全诗20句,142字,有场景描写、情节推移。人物活动在官民对照中交替展现。场面生动、个性鲜明。韵脚四次转换,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读来韵律和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