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中吾诤友也。未第时作《老农行》以讽其长官,言词甚苦。今为绥宁簿,被邹帅檄,来董虎营二千间之役,诸邑疲于应命,民间悴于科募。一日禀帅,又欲任浮屠宫宇之责,帅以小缓谢之。余退而作诗,即以所讽令者讽之。
读君老农诗,一读三太息。君方未第时,忧民真恳恻。直笔诛县官,言言虹贯日。县官怒其讪,移文加诮斥。君笑答之书,抗词如矢直。旁观争吐舌,此士勇无匹。
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其如边事殷,赋役烦且亟。虎营间二千,鸠工日数百。硬土烧炽窑,高岗与巨石。山骨惨无青,犊皮腥带赤。羸者頳其肩,饥者菜其色。憔悴动天愁,搬移惊地脉。吏饕鹰隼如,攫拏何顾惜。交炭不论斤,每十必加一。量竹不计围,每丈每赢尺。军则新有营,谁念民无室,吏则日饱鲜,谁悯民艰食,州家费不赀,帑藏空储积。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大帅今龚黄,岂愿闻此画,夏潦苦不多,秋旱势如炙。
愿君在莒心,端不渝畴昔;蔡人即吾人,一视熟肥瘠?筑事宜少宽,纾徐俟农隙。至如浮屠宫,底用吾儒力?彼役犹有名,何名尸此役?君言虽怂恿,帅意竟缩瑟。同年义弟兄,王事同休戚。相辨色如争,相与情似暱。余言似太憨,有君前日癖。责人斯无艰,亦合受人责。我既规君过,君盍砭我失。面谀皆相倾,俗子吾所疾。
王迈
王迈于宋宁宗嘉泰间进士。理宗时,因直言强谏被骂作“狂生”。曾任潭州观察推官。诗如其人,有江湖派风格特点,著《臞轩集》。
这首诗劝官恤民,是赠给朋友刁时中的。
序言84字,首先交代与刁时中的关系,最后表白作诗原因。中间着重叙写刁时中为官前后的变化,采用前后对比手法。“未第”二句,赞赏刁时中未中进士时能忧民讽官;“今为”以下八句,写刁时中蜕变。“诸邑疲于应命,民间悴于科募”十二字,鲜明地揭示出刁时中监造兵营时的所为给社会人民带来的危害,而他竟不顾这些恶果,进一步邀功,连上司也只得婉加拒绝。可见其正在沦为恶吏,与未第前判若两人。序言能加深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值得一读。
全诗层次分明,与序言对应,可分为三大部分:
篇首至“此士勇无匹”,以刁时中所作《老农行》诗的社会反响为中心,赞赏其昔日的忧民诛官,其勇无匹。叙写详略不同,笔锋简明生动。
“君今已得官”至“秋旱势如炙”是全诗重心,“民为国本根”为全诗眼目。从“虎营间二千,鸠工日数百”出发,形象展现山骨无青、犊皮冒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社会图景,根源在于“赋役烦且亟”,在于官吏的虐民。“吏饕鹰隼如,攫拏何顾惜”一段铺陈对比,比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新乐府》来,不会逊色,清楚可见对唐人的继承发展脉络。用令弱者“毛血洒平芜”的鹰和凶猛的隼来形容官吏的贪残暴虐,何其生动形象,入木三分。接着引出汉代好官龚遂黄霸“岂顾闻此划”反诘,暗作古今对比。已置刁时中于不仁不义,从事、理两方面为下面讽谕提供了坚实基础。
“愿君在莒心”以下,正面劝谕,为全诗主旨。24句中,前12句是劝谕的内涵,后12句申述情理。
“愿君”六句远承篇首,劝朋友不改初衷,以民为重。针对监造兵营,强调减轻和缓解劳役。
“至如”六句针对序中“又欲任浮屠宫宇之责”,从儒佛有别、出师无名、上司尚且退缩诸方面论证,劝刁时中不必邀功。
劝谕内容集中明了,言简意赅,分寸得体。作为当事人,刁时中应是无法反驳推却,作者为了进一步与对方作思想情感的沟通,使之变被动为主动更好接纳自己的劝诫,真正达到讽谕目的,再作情理动人的反复申述。
“同年”四句,强调彼此是同年进士,道义上如同弟兄,均以国事为重,即使争辩激烈,也依旧亲密无间。寥寥数语,可消对抗情绪。
“余言”四句,检点自身言语,然后扣合对方昔日“抗词如矢直”癖好,争取对方理解。引儒家经典《泰誓》“责人斯无难”的古训,得出“亦合受人责”的结论,作为双方遵循的互为针砭准则。
“我既”四句,申磊落胸怀,不仅恳切希望对方为自己摘指疵瑕,且视当面阿谀,相与护短是俗子小人行径。
全诗以“民为国本根”为思想准则,针砭以事实为依据,运用今昔、官民、古贤与今吏作诸方对比,议论与叙述结合,层层深入,实现主题。揭露处不仅义正词严,笔锋犀利,且事理鲜明,形象生动。劝谕则言辞恳切,委婉从容。晓之以理,申之以义,动之以情。北宋政治家的文风隐约可见。有很强的艺术感召力。
全诗脉络连贯,层次分明。35韵全用入声“陌”及其邻韵,音节和谐,虽诗、序相加440余字,但一气呵成,读来晓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