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惨惨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
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
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
客子岂知行路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
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何日是?
方岳
查(zhā,音渣)查,即喳喳,鸟叫声。幽阻,黑暗而危险。予,同余,我。彪的原义是小虎。这里说三只脚的虎叫彪,是民间传说。毛发为竖,就是俗话汗毛直竖,极其害怕的样子。谁氏子,姓什么的人,指陌生人。袒(tǎn,音坦),脱掉上衣。催租瘢(bān,音般),因无力交纳租税而被官吏鞭打留下的伤疤。李广,汉朝的神箭手,一次,他在晚间射杀一虎,天亮后,才看到原来是一块巨石,箭镞已嵌入石中。周处,西晋人,年轻时不学好,糟害地方。大家把他同山中一虎、水中一蛟并称为三害。他听到后,奋然改过,上山杀了虎,下水斩了蛟,自己也规规矩矩做人,除掉了三害。负子渡河,东汉刘昆做弘农太守,三年之后,仁化大行,老虎都不敢在弘农呆下去,纷纷背上小虎过河。这两句是说:现在既无为民杀虎除害的英雄人物如李广、周处,更不知哪一天才有像刘昆那样大行仁政的好官。
《礼记·檀弓》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在泰山旁边走过,看到一位妇女在坟墓上痛哭,便要子路去问。子路问道:“看你哭成这样,是有非常痛苦的事情吧!”回答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接着是我丈夫,现在我儿子又遭到同样的命运。……”孔子说:“那你为什么不迁居呢!”回答是“这里没有苛政(繁重的杂税和劳役)。”于是孔子对学生们说:“要记住,苛政是比老虎更凶的。”孔子以后,几千年的生活中还反复不断地出现苛政猛于虎这一严酷的事实,就使得文学作品中也反复不断地出现这一主题。由此可见,作品的主题来自生活中的矛盾。只要生活中某种矛盾没有解决,或没有缓和,也就会产生反映这一问题的作品,作为解决它或改进它的动力。这也便是文学的社会效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