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塍废圃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周密

这首小诗是描写杭州西马塍(即诗题中的西塍)废圃的秋景。

古代文人自宋玉之后素有悲秋的传统,诗人面对秋景在诗文中发出感伤悲凉之情者真是不计其数。本诗所描写的对象是秋日之时的荒废园圃,在常人眼里看来,这本是一个毫无生机的园圃,但在作者笔下却别有情致,毫无悲秋之慨,可以想见诗人当时的心境是相当不错的。

首二句“吟蛩鸣啁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作者的兴致之好在首二句中就体现了出来。“吟蛩鸣蜩”在古诗文中几乎已成为了文人内心悲苦情怀的另一种表现表述方式了。蛩之吟、蜩之鸣总能引起文人骚客与思妇无尽的愁苦与悲情。但同样是面对此景,却是引发了作者的无尽兴致,感到别有一番的兴致与情趣。诗歌一开首就别开生面,给读者以新奇而不落俗套的感觉。“玉簪”是一种花名,也称白萼、白鹤仙、季女等,花于夏秋间开放,色洁白如玉,颇清香花蕊如簪头,故名。当然,在这里可视为是泛指秋花。目睹眼前的花开花落,文人骚客总难免会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伤情怀,但诗人依旧兴致勃发,进而联想到花落池塘,野塘也会散发出缕缕幽香。诗人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颇让人感到意外,也让人感到新奇,细加品味却也合乎情理。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次二句由写景转而抒情,诗人笔触一转,触景生情,只见在夕阳斜照之下,秋荷擎开如伞状的大叶,鱼儿在叶下悠闲自得地游动,诗人目睹此景,甚是欣赏其中的诗意,于是祈望荷塘的主人到时不要把荷叶拔掉,以致破坏了眼前这幅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致。诗句结尾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愿,也写出诗人对这幅图画的在意和欣赏。将荷叶比作伞,周密虽不能算是第一人,但诗人在此进而将之比作遮阳之伞,则还是颇有新意的,故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评说道:“算是小小翻新”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