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


自通州至扬子江口,两潮可到。为避渚沙,及许浦,顾诸从行者,故绕去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金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赠佛照禅师诗碑 南宋 淳熙八年 (1181) 范成大 纸本墨拓 日本东京市宫内厅藏

南宋亡后,文天祥曾往皋亭山(今浙江余抗)与元丞相伯颜抗论力争,因而被拘。后在京口(今江苏镇江)逃脱,辗转至通州(今江苏南通),准备往福州投奔宋端宗赵昰。在他的诗集《指南录》序言里曾这样记载这一段的经过:“留二日,维杨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逈,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在这一路上,文天祥写了许多诗,总名为《指南录》。本诗的末二句,即《指南录》命名的来历。头二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是叙述自己这几日的行程,为避元兵,本来“两潮可到”的行程,却绕了一个大弯,由“北海”折返扬子江。这几句看似只是一般性的行程叙述与介绍,细加品味却也有深意在。“几日”的由“海”入“江”的波涛颠簸,也如文天祥一样无法平静的内心,尽管路途颠簸,极尽艰辛和危险,但无法阻挡住文天祥奔向南方的决心,而这艰难的行程不正是作者坚忍不拔的意志的体现吗?这二句的叙述也为下两句的抒怀作了铺垫。

次联“臣心一片磁金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里作者借用磁石指南的特点,来表白自己对国家的忠心。因为这个时候南宋虽已亡,但南方的反抗火种依然在燃烧,象征国家的皇帝也在南方,因此这两句诗仿佛可见诗人的赤胆忠心,末句中的两个“不”的使用,更显现出诗人的决心和忠心。这首诗歌用词平实,比喻形象,作者的忠心与决心更是历历可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