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
菊花以它的孤标劲节为世人所爱,从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评咏菊花品质、陶情励志的诗篇不绝于今,这些咏菊诗或取其形,或取其姿,或借咏菊以寄志,或借咏菊以抒情喻事,各有各的格调和旨趣。但同为咏菊诗,由于各人的胸怀、境遇不同,故抒写的着眼点和立意也不尽相同。郑思肖身为南宋遗民,对新朝政权持反抗的态度,但在当时却只能在思想上不合作和反抗,或在诗文中抒怀寄慨,这首诗歌便是借咏寒菊,以寄寓自己的家国之恨。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是写菊花开花之际,正是百花凋零之时,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奇斗艳,而是在秋天“独立”地经风历霜。这时的“不并”、“独立”形象逼真地勾勒出寒菊的神韵,而“趣未穷”三字则以拟人手法描绘寒菊甘于寂寞、不趋附时势、自得其乐、独善其身的品性。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三、四两句进一步抒写菊花的品性,它不仅能傲风凌霜,更有不凡的气节。尽管北风狂吹,却绝不被吹落下来,宁可枝头抱香而死。很明显的,“北风”是比喻来自北方的统治势力。“宁可”和“何曾”二词的透露出作者决绝的态度,传郑思肖于宋亡后,对元朝政权采取坚决的抗拒态度,甚至连坐卧皆不北向。故这里对菊花宁死不屈的斗霜傲寒气节的描写,实是自我志节和感情的形象表露。
这首诗歌写寒菊,实是写艰难困境中的自我;写寒菊的独立疏篱而生,抱香枝头而死,昂首于北风寒流之中,实是寄托了自我的人格,或者说是以菊自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