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城去


修城去,劳复劳,途中哀叹声嗷嗷!几年备外敌,筑城恐不高。城高虑未固,城外重三壕。一锹复一杵,沥尽民脂膏。脂膏尽,犹不辞,本期有难牢护之;一朝敌至任椎击,外无强援中不支。倾城十万口,屠灭无移时。敌兵出境已逾月,风吹未干城下血!百死之余能几人?鞭背驱行补城缺。修城去,相对泣,一身赴役家无食。城根运土到城头,补城残缺终何益?君不见得一李勣贤长城,莫道世间无李勣!

赵元

这首诗前有序云:“甲戌岁,忻城陷。官复完治。途中闻哀叹声,感而有作。”甲戌,金宣宗完颜珣贞祐二年(1214)。忻城,即忻州城,也就是诗人家乡忻县。这年蒙军攻破忻州,屠掠后归去。官,指金国官府。完治,把城重新修好。诗揭露金国统治者对外软弱无能,对内凶狠残暴,不能任用贤臣,只好用百姓膏血弥补蒙古铁蹄践踏之失的卑鄙行径。鞭背驱行,用鞭子抽打着修城人的背部,用兵押送修城的人劳动。李勣(594-669),唐初大将。本名徐世勣,字懋功,辅佐李世民屡力战功,后赐姓李,官至司空。曾守并州长达十六年,北人不敢侵犯。诗歌锋芒毕露,凄壮感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