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寒食


断蓬踪迹寄天涯,剑戟林中阅岁华。

又值禁烟焦举日,奈无对月少陵家。

惊心咄咄催归鸟,触目冥冥溅泪花。

老后愁怀谁遣得,未应端的酒胜茶。

李俊民

作者写于迟暮之年的这首七律,格律老成,遣词老到,紧扣《客中寒食》这一诗题,在踪寄天涯之时则以唐代诗人杜甫自况,委婉而幽深地表达了自己感慨战乱、忧国忧民的诗人情怀。

首联入手擒题,而一句“剑戟林中阅岁华”则在表面的冷静叙述中透露出一种可怖的冷峻之感。杜甫曾在他的《一百五日夜对月》诗中写道:“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于是,作者也在次联中叹道:“奈无对月少陵家。”当然,他们前后不同朝代的相同境况,揭示出一个惊人、相同的社会背景:战乱,给国家带来了经济与文化的凋弊,而给人民带来的则是对生命和心灵的戕害!第三联化用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分别使用“咄咄”和“冥冥”两个重叠词,使老杜的原诗更增加了尤为悲切的分量。结联写得十分生活化,表达了诗人愁肠百结、愁怀难遣的无奈。这种看似平淡而道理深刻的诗句,却往往是在诗人历经苦难、饱尝艰辛之后才能得来的。古人云:“国家不幸诗人幸。”信然!不过,如果其中有着某种必然因果关系的话,我看还是国家少些“不幸”的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