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动地起,天际浮云多。登高一长啸,六龙忽蹉跎。我欲横江斗蛟鼍,万弩迸射阳侯波。或当燕赵间,黄黑朱豹皆遮罗。男儿万马随呵,朝发细柳暮朝那,扫云黑山布阳和。归来明堂见天子,黄金横带冠峨峨。人生只作张骞傅介子,远胜僵死空山阿。君不见并州少年夜枕戈,破屋耿耿天垂河,欲眠不眠泪滂沱!著鞭忽忆刘越石,拔剑起舞鸡鸣歌,东方未明兮奈夜何!
元好问
“行”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以“歌”、“行”为题的很多。如《陇头歌》、《子夜歌》、《妇病行》、《孤儿行》,等等。它的音节、格律、篇幅都很自由,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并州,约为山西汾水中游一带,民风尚豪侠之气,白居易诗云:“晋国封疆阔,并州士马豪。”诗就借写并州少年抒发了诗人少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和有志难伸的憾恨。
北风动地,浮云野,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动荡的、正是英雄可一逞其志的氛围。他登高啸望,光阴忽已蹉跎,而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欲”以下,即大书其志;斗蛟鼍,射大波,以网罗捕㬎豹,扫阴霾,布阳和。蛟鼍,水中猛兽;阳侯,传说中陵阳国之侯,溺水#,化为波神;细柳,现陕西咸阳西南,汉大将军周亚夫曾驻军于此;朝那,甘肃平凉西北,汉代在此设县防备匈奴。完成这些大功业,就可金带高冠,陛见天子,光耀门楣。这就是诗人,也是封建士子们对于人生价值的共同追求:要像汉武帝时出使西域,归封博望侯的张骞;汉昭帝时出使大宛,归封义阳侯的傅介子,封侯拜相,轰轰烈烈,而不可徒然老死空山之隅,默默无闻。
最后直叙并州少年枕戈待旦,以晋代闻鸡起舞的刘越石(刘琨)为楷模。末句忽一急转——东方未明兮奈夜何!刘琨尚可黎明起舞,而现在,长夜漫漫,英雄已无用武之地了!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在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后,缀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这首铺写战争的豪雄气象后,缀以“可怜白发生”;这种急转,和前文产生强烈的对比,留给读者无尽的思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